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分析了监督管理部门近2年对386个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揭示了检测工作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分别是记录管理、质量体系的建立、检测报告、设备检定/校准及管理,总结归纳了主要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提高检测质量的建议,以利于检测机构更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2.
选取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氮磷等营养盐、Ca2+、照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及群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对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群体微囊藻形态的观察,从微观角度解释群体形成的生物学原因。正交试验表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成受初始氮磷钙质量浓度、温度、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最佳组合为氮磷钙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5 mg/L、260 mg/L,温度25℃,照度4 000 lx,在该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最大,胞外多糖(EPS)质量浓度最高。形态观察试验表明,在微囊藻群体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细胞间隙,且EPS和Ca2+在细胞聚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84.
以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共31种类型993个实际土壤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经全国67个实验室分析测试,统计分析土壤中镉(Cd)元素测定精密度控制结果,同时将其与现行标准与规范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推荐的精密度控制评价标准为:样品ω(Cd)0. 4 mg/kg时,实际样品明码样或标准样品测试实验室内相对偏差(RD)≤30%、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D’≤35%,实际样品盲样测试RD≤35%、RD’≤40%;样品ω(Cd)≥0. 4 mg/kg时,实际样品明码样或标准样品测试RD≤25%、RD’≤30%,实际样品盲样测试RD≤30%、RD’≤35%。此外,土壤类型也会影响精密度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85.
以2019年3—4月臭氧(O3)污染小高峰为例,应用空气质量模型CAMx-DDM法分析了成渝地区O3浓度对人为源前体物排放敏感性,并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及生产恢复导致的污染排放同比变化情景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成渝地区O3对NOx的敏感性为负、对VOCs的敏感性为正,其中,重庆市主城区、主城区以西地区、川南城市群和成都平原西部地区敏感性较高,与其自身污染排放源分布密集有关.以典型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例,2019年3—4月O3小时浓度对NOx和VOCs的敏感性平均值分别为-19.14 μg·m-3和7.25 μg·m-3,两者表现出相反的日变化规律,且主要受到本地及周边区域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所有区域VOCs排放均削减25%的情况下,3月和4月月均O3日最大8 h浓度分别下降2.62 μg·m-3和3.59 μg·m-3.敏感性模拟得到2020年3月四川省和重庆市NOx排放量同比下降8.00%和22.40%,VOCs同比下降1.00%和7.92%;4月NOx排放量同比上升5.00%和9.50%,四川省VOCs同比持平,重庆市上升3.63%,与同期"新冠"疫情防控及生产恢复导致的实际排放情况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86.
水资源缺乏,水价上涨,用水成本占火电厂发电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将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应用于火电厂废水处理中,既杜绝了废水排放,保护环境,又通过废水重复利用,大大降低耗水量,降低发电成本,保障机组安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水上运输行业的发展,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监管要求均逐年提高。2018年7月1日新颁布实施的《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首次对1983年颁布的该标准进行修订。本文将对此标准做出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88.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对水体的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综述了适用于水质自动监测的水质检测技术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并介绍了其最新研究现状,并对其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宋娇娇  汪艺梅  孙静  方淑红 《环境科学》2022,43(9):4522-4531
为研究沱江流域表层水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了沱江48个表层水样中的PFASs.结果表明,沱江流域水体中ρ(ΣPFASs)为12.5~3789 ng·L-1,其中全氟辛烷羧酸(PFOA)为最主要污染组分,ρ(PFOA)为9.97~3764 ng·L-1,占比高达73.6%~99.8%,说明传统PFASs仍是沱江流域主要的PFASs.所涉新兴PFASs检出率最高的为F-53B,检出率达100%,F-53B已在沱江流域被广泛使用.沱江流域浓度最高的新兴PFASs为6:2氟调聚磺酸(6:2 FTS)[nd~27.3 ng·L-1,平均值为(9.12±7.70) ng·L-1],与国内外其它河流相比,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工业园区附近采样点的PFASs污染水平较高,其次为沱江下游的泸州河段,说明氟工业园区排放和人类日常生产活动是造成沱江流域PFASs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估算得出,沱江流域水相向长江排放的PFASs通量为353 kg·a-1,其中排放通量最高组分为PFOA (348 kg·a-1),可为沱江流域PFASs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0.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