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54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甲基甘氨酸二乙酸(MGD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1种传统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 mmol/kg)下对蜈蚣草吸收土壤中As的影响。研究表明:4种螯合剂在1.25 mmol/kg时均能显著提高蜈蚣草生物量。EDDS在10 mmol/kg时根际土壤生物有效态As的含量最高,较空白组CK提高了69.2%。GLDA在10.00 mmol/kg时根际土壤As较原土壤降低了28.84%。浓度为5.00 mmol/kg的EDDS处理的蜈蚣草对As的富集系数BCF最高,为7.99,是CK的1.70倍。综合蜈蚣草生物量和对As的BCF值来看,5.00 mmol/kg MGDA地上部分对As积累量最大,其值为2648.65 μg/pot,较CK提高了65.92%。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土壤Cd和Zn领域的新型螯合剂GLDA和MGDA在修复土壤As污染同样具有明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通过考察NaClO添加量、n(Fe2+):n(NaClO)、反应时间、土壤pH、腐植酸与无机阴离子对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影响,对比Fe2+/NaClO氧化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探究了FeSO4活化NaClO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NaClO添加量为10 mmol,n(Fe2+):n(NaClO)为1:1时,阿特拉津降解效率最佳,为82%;其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Fe2+/NaClO体系比单独的NaClO可产生更多的·OH参与阿特拉津降解;降解过程受土壤pH(3~9)影响较小;腐植酸和无机阴离子(Cl-、HCO3-)对阿特拉津降解有消极影响。经过Fe2+/NaClO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门类丰度发生明显变化,如Proteobacteria门丰度由25.46%变化为72.73%。  相似文献   
103.
热带增宽及其对中国东部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现今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由每百年(1901--2000)增加0.6℃的记录升高为0.74℃(1906—2005)。其中高纬度地区增温特别显著,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与之对比,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热带森林对它的反应报道甚少。事实上,自1970s中期以来,热带温度是每lO年升高0.26oC;同时气候模型预测到本世纪末热带地区温度将上升2.1-4.5℃。这些预测是有根据的,但究竟不是直接的证据。因此,本文综合了许多专家对热带地球物理学和大气层特性的多年观测、分析和研究的成果,其结论认为:至少自1979年以来许多热带大气层固有的特征发生变化并向地球极地推进和位移,这些根据是:(1)热带高空的哈德利环流增强并向极地扩展;(21位于热带边缘的亚热带射流向极地移动;(3)热带亚热带对流层顶高度和位置的变化;(4)热带高空平流层臭氧柱总量浓度的变化。据上述特征的变化证明数十年来热带向极地增宽纬度2°~5°(~8°),一般确认为2.5°。由于热带增宽的驱动,广东50年的气温记录表明气候持续变暖,按增暖趋势推算,预估到2020年,现在的雷州半岛南部可能变成中热带;广东东南沿海将由目前的南亚热带变为北热带(占全省面积约1/3);其余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基本上将退出广东(仅剩下东北角一偶)。此预测意味着南岭地区将成为南亚热带的边缘地。  相似文献   
104.
李巧云  李萼  关欣  廖柏寒 《生态环境》2010,26(6):1318-1321
根据模拟降尘的盆栽试验,通过显微技术,研究了受自然降尘影响和未受影响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叶片解剖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受降尘影响的棉花叶片栅栏组织排列不规则,部分栅栏组织细胞收缩、变短,甚至弯曲。栅栏组织细胞之间空隙增大,海绵组织细胞中内含物减少;但在出现伤害症状的叶片中,维管束仍保持原状。用石英砂替代降尘处理的和未受降尘影响的棉花叶片的组织结构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05.
生物质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再生、低成本、有效且易从环境获取的生物质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本文着重介绍三大类生物质材料:Ⅰ、动物类(主要是甲壳素和壳聚糖衍生物);Ⅱ、植物类(包括木质素、活性炭、竹炭、富含单宁的物质、农林废弃物等);Ⅲ、微生物类(各种茵类等),及其改性产物在处理有毒重金属废水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选用熟石灰Ca(OH)2作脱硫剂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来脱除SO2;选用NH3作还原剂,活性炭作催化剂,在低温(<200℃)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属干法)NOx的技术来脱除NOx.实验表明:脱硫率>92.5%,脱硝率>74.6%,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和干法(SCR法)烟气脱硝技术适宜于中小型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08.
粘土吸附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土和明矾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机理,探讨了pH值、溶液温度、氟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粘土吸附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对饮用水中氟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饮水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09.
田间条件下,淹水稻田由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使其表层土壤存在约1 cm厚的微氧层,这个特殊层次中碳氮转化的特征尚未明晰.以亚热带典型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100 d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13C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微氧层(0~1 cm)和还原层(1~5 cm)外源新鲜有机碳(13C-水稻秸秆)和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肥施用[(NH4)2SO4]的响应规律及其微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使土壤总CO213C-CO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1.4%和12.3%;培养结束时,氮素添加下还原层比微氧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13C回收率分别降低2.4%和9.2%.培养前期(5 d),氮素添加提高还原层微生物总PLFAs,且细菌和真菌PLFAs响应一致,但对微氧层微生物丰度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微氧层和还原层总13C-PLFAs丰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分析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确定维持流域生态平衡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测算方法。经测算,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占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6%~33%,越靠近源头,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越大。建议提高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将生态环境需水占比超过20%的茂县以上河段设为禁止开发区域,取消禁止开发区域内原规划的6级电站。同时在已建电站坝下和各县域出境断面设置生态流量监控断面,确保流域开发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