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碧流河水库水质状况的模糊模式识别及对策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确定污染指标权重的新方法,运用陈守煜建立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大连市碧流河水库连续3a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水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荧光测油仪在海上溢油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并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测定海水中油类样品仅需100 mL水样,平均每个样品所需的前处理时间约340 s,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测定下限为0.012 mg/L。测定用标准物质配制的不同浓度海水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08%~0.87%,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为0.49%~4.5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7%。对标准物质配制的海水样品进行检测,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在0.05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在渤海中部海上监测中,连续6 d测定不同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6%~0.83%。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适用于现场对油类的定量分析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23.
由于海水循环养殖生产中常见的方形养殖池存在较大的低流速容积(死区容积),本文提出以圆弧角代替直角的方式对方形养殖池结构进行优化,既保持较高空间利用率,又可以改善养殖池的流场均匀性。本文建立了不同圆弧角尺度养殖池的三维湍流数值计算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养殖池流场均匀性开展研究,重点分析了养殖池内流速分布,并提出研究流场均匀性的判别系数UC50(均匀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方形养殖池,0.2≤R/B(相对弧宽比)<0.4时养殖池内的中流速区占比相对较高,流场均匀性显著改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设计给予了理论依据,为方形养殖池的结构优化提供优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4.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解决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本研究引入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和短板理论,从广义的社会发展需求和狭义的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两方面来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以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以资源环境开发的社会边际报酬为零作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开展广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短板理论,以海域空间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三项要素作为基础指标,开展狭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于超载状态。短期来看,长兴岛近岸海域填海已超过最佳规模,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此外,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已导致长兴岛近岸海域出现自然岸线严重丧失、海域过度开发和渔业资源难以持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5.
The experiments on pollutant movement in surf zone were conducted on the two gentle beaches(with slope of 1:100 and 1:40, respectively), for diverse wave cases. The movement contours and direction of pollutants, under the action of regular and random waves with diverse wave amplitudes, were provid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It was shown that, due to complicated hydrodynamics in surf zone, the pollutant movement state is quite complicated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in pure current zone.  相似文献   
126.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a < 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19,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42%,Ta ≥ 5.5℃时Q10为1.81,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开始,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污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比明显下降,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省、辽宁省属于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高的省份;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应健全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精准整治,提升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基于非结构化数值模型研究了普兰店湾的水动力特征,耦合输移扩散模型研究不同修复方案对水交换的影响。模拟得到:普兰店湾内涨落潮流向与岸线走向一致,池梗拆除增加15%的水域面积,提升了10%的海湾纳潮量。方案一工程后池梗高程较低,滩涂漫滩及干出流场较为均匀;方案二工程后池梗相对较高,池梗之间流速较大,滩涂流场较为杂乱。工程前湾中水体半交换时间为0~70天左右,湾底区域在70天以上,方案一工程实施后,湾中半交换时间降至50天,方案二降至60天;工程前湾内平均半交换时间为36.8天,方案一下降至 24.0天,方案二降至 28.5天,方案一较方案二提升12%,对湾内水质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0.
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次性培养方法,在3个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12 000 lx)和7个盐度(10、15、20、25、30、35、40)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 0.05),盐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极显著性影响(p 0.01),光照强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p 0.05)。无论在哪一种盐度条件下,在3 000 lx、6 000 lx和12 000 lx 3种光照强度中,均以 6 000 lx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藻细胞密度值最大,生长情况最好。而无论在哪种光照条件下,7个盐度梯度中,均以盐度为30时藻细胞的密度值最大,生长状况最佳。即最适宜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光照强度为6 000 lx,盐度为30,此条件下藻细胞达到最大密度值为 65.93104 /mL,最大生长速率为0.3679,平均生长速率为 0.155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