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43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成分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在常规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方法使用牺牲阳极电流效率测试和表面形貌观察等方法。结果三种不同成分铝合金牺牲阳极的电流效率均超过了90%,其中成分3的阳极表面溶解最均匀,呈现均匀溶解形貌,并且未见明显的腐蚀坑和晶间腐蚀现象。结论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中,加入一定量的In、Zn和适量的Si,可以提高牺牲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三种不同成分Al-Zn-In系铝合金牺牲阳极中,成分3牺牲阳极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02.
互花米草入侵对胶州湾潮滩湿地硫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胶州湾互花米草潮滩(入侵前为光滩)和光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下胶州湾潮滩湿地土壤总硫(Total sulfur, TS)、有效硫(Available sulfur, AS)及互花米草各器官T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0~60 cm土壤TS((1.53±0.24) g·kg~(-1)))和AS((0.75±0.04) g·kg~(-1))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入侵前光滩湿地TS((1.13±0.09) g·kg~(-1))和AS((0.53±0.02) g·kg~(-1))的平均含量(n=54,p0.05),增幅分别为35.40%和41.51%.其中,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30~50 cm土层TS含量和20~60 cm土层AS含量较入侵前的光滩湿地大幅增加(n=9,p0.05).与光滩相比,6、10、12月互花米草潮滩土壤TS含量增幅分别为14.53%、67.86%、22.52%,AS含量增幅分别为48.72%、39.06%、50.98%.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导致土壤EC、有机质的改变是影响其土壤AS含量分布的关键因素.互花米草TS含量均值为(2.73±0.39) g·kg~(-1),6月植物TS含量与10月、12月植物TS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9,p0.05),硫(S)累积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同种器官内6月根、茎、叶的硫累积系数(Accumulation Factor of sulfur, AF_S)均高于10月、12月.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总体增加了土壤硫库储量,提高了湿地土壤AS的供给能力,但增加了其时空变异性,AS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03.
为了解不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4组延时厌氧(180min)/低氧(溶解氧0.5~1.0 mg·L~(-1))运行的SBR反应器,以实际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的SRT(5、10、15、25 d)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其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SRT≥10 d时,短SRT有利于提高PAOs的竞争优势;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除磷性能均较高,尤其是当SRT=10 d时,PPAOs,An平均为68.4%,PRA和PUA分别高达31.9mg·L~(-1)和34.3 mg·L~(-1).在SRT为15 d和10 d时,系统的硝化性能不受SRT变化的影响,且在SRT=15 d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性能,TN去除率和SNED率分别平均为89.6%和71.8%.在SRT≥10 d时,系统的COD去除性能不受SRT的变化影响,去除率达78%以上;但SRT=5 d时,由于系统生物量的流失使得系统对C、N、P的去除性能均较差,SNED率和PO3-4-P去除率分别低至5.7%和0.5%.此外,在SRT=15 d时,系统污泥沉降性能最好,SV和SVI分别为20%和64 mL·g~(-1),且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延长而升高;长SRT(25 d)下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04.
合流制面源污染传输过程与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科学认识和全面理解合流制面源污染发生路径和污染贡献源对于治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珠海市典型老城区的合流制小排水区为例,分析了污染物在地表与管道中的累积-冲刷过程,并运用质量守恒法解析了污染物的贡献源.结果表明,地表街尘累积量为(28. 81±10. 69) g·m~(-2),多场降雨事件中地表街尘冲刷量为(19. 27±10. 90) g·m~(-2),冲刷率为(52. 69±13. 3)%,其冲刷形成的地表径流中SS场降雨浓度为52~109 mg·L~(-1),管道径流中SS的浓度为68~158mg·L~(-1);地表径流对SS的贡献率为39%~72%,旱流污水对SS的贡献率20%,管道沉积物再悬浮对SS的贡献率为13%~56%;管道沉积物的厚度在小雨和中雨时增加1~14 cm,大雨和暴雨时,减少7~17 cm;降雨特征影响了污染源贡献比率,其中地表径流对各污染物的贡献范围为2%~52%,旱流污水对各污染物的贡献率范围为9%~65%,管道沉积物对各污染物的贡献范围为8%~8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合流制面源污染提出控制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受纳水体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5.
姜洁  许甜  刘婧  杨超  崔淦 《装备环境工程》2021,18(7):99-106
目的 揭示碱性环境下交流干扰对富锌环氧涂层失效机制的影响.方法 以富锌环氧涂层为研究对象,以X80钢为基体,手工涂敷形成带涂层的X80钢样品,通过五点测试法确定涂层厚度为(25±5)μm,施加交流干扰电压.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涂层样品在3%(质量分数)NaOH溶液中随浸泡时间的电化学阻抗变化特征,揭示交流电对富锌环氧涂层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碱性环境下,锌粉更有利于活化,但是反应速率也更快,导致活化的锌粉表面能够迅速形成腐蚀产物Zn(OH)2和Zn(OH)42-,阻止锌粉之间的电连接,同时基体Fe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发生钝化,极大地减弱了涂层与金属基体的湿结合力.当交流干扰存在时,活化锌粉的反应过程非常迅速,以至于不能形成有效的电连接和阴极保护.结论 交流干扰能够抑制锌颗粒的活化过程(ZnO→Zn(OH)2/Zn(OH)42-),促进活化锌颗粒的反应过程,削弱锌的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6.
根据国内外水下采油树腐蚀防护技术现状,从采油树腐蚀环境、材料选择、阴极保护及涂层防护方面系统地探究了水下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材料选择方面,主要对采油树的服役环境、服役要求及材料性能等进行了探究,并对常见水下采油树的材料316L、25Cr7Ni4Mo型双相不锈钢、30CrMo钢及Inconel 625等进行了分析总结.阴极保护方面,主要探究了牺牲阳极在采油树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涂层防护方面,主要对国内外水下采油树重防腐涂层现状、标准及种类进行了综述分析.腐蚀失效方面,对其失效原因及失效分析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探究.最后,就采油树的腐蚀防护材料选择、阴极保护、涂层防护及腐蚀失效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7.
姜洁  许甜  刘婧 《装备环境工程》2021,18(6):119-124
目的 探究一种适合于低盐度海域干湿交替环境金属腐蚀防护的金属镀层.方法 以胜利海域低盐度的腐蚀环境为研究对象,以D32钢为基体,通过直流脉冲电流电镀4种金属(Al、Mg、Cu和Zn),镀层厚度为(30±1)μm,通过电化学测试和腐蚀形貌分析研究不同镀层金属的腐蚀动力学过程和点蚀特征,以确定最佳保护金属镀层.结果 在干湿交替和低氯离子浓度下(质量分数为2%),4种电极均表现为活化腐蚀状态,均为阳极控制状态.4种金属镀层腐蚀电位从低到高为Cu相似文献   
908.
The biodegrada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prime mechanism of crude oil degradation. 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and survival of the crude oil-degrading strain in a bioremediation process,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egfp) was introduced into Acinetobacter sp. HC8–3S. In this study, an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 microcosm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esponse to bacterium amendment. The introduced strains were able to survive, flourish and degrade crude oil quick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bioremediation. However, the high abundance cannot be maintained due to the ammonium (NH4+-N) and phosphorus (PO43?-P) contents decreased rapidly after 15 days of remediation. The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d considerably and reached relatively stable after nutrient depletion.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and degrading cells did not show a long-time impact on the origin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uffici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ensures the survive and activity of degrader. Our studies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ude oil degradative processes, which will help to develop more rational bioremedi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909.
王琰  牟秀娟  徐承芬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6):823-831, 837
本文基于2015年以来莱州湾海洋环境公开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莱州湾海域水质、富营养化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并针对海湾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建议。结果表明,2020年莱州湾海域水环境和富营养化状况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无机氮的含量大幅降低,富营养化面积显著减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小清河和黄河入海口附近污染依然严重,海湾水环境质量较2001年有所退化,主要表现为平均pH和溶解氧浓度小幅降低以及氮磷比失衡加剧;海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限制因素为生物密度波动较大,互花米草入侵亦对海湾生态环境健康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建议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协同共治”的治理思路,强化对污染物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莱州湾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科学核算总氮、氨氮等重点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采用“削减排放”和“增加容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重点污染物有效防治,推动莱州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10.
近年来,大型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石化企业的安全运行.通过对大型浮顶储罐密封结构进行剖析,分析储罐油气泄漏规律及密封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储罐运行中可燃气分布规律.结合储罐雷击形式及火花放电危害的研究,提出了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机理,认为导静电片、机械密封是雷击火灾的主要点火源,密封设施的失效是造成可燃气积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护建议,为大型浮顶储罐防雷击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