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大气PM_(2.5)中很多金属元素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源示踪性,因此,开展PM_(2.5)中金属在线监测对污染来源分析和大气污染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4—5月使用美国Cooper环境空气多金属在线监测仪对深圳城市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进行连续观测.与同步离线采样测量的金属数据进行比对表明,10种元素(K、Zn、Cu、Mn、Fe、V、Ni、Ti、Pb、Cr)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因而用于后续分析.观测期间大气PM_(2.5)的平均浓度24.8μg·m~(-3),其中10种金属元素总浓度为0.72μg·m~(-3),占比2.9%.Mn、Fe、Cu、Zn和Ti的浓度日变化显示了日间高、夜间低的特征,表明受到本地人为源的显著影响;而K、Pb、Cr浓度日变化无明显波动,说明受区域传输影响较大;Ni与V日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来源为船舶排放.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中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交通和扬尘源、工业排放/废物燃烧和船舶污染,方差贡献依次为54.3%、19.8%和8.8%.  相似文献   
92.
陈寰  毛楠 《环境工程》2013,(Z1):513-516
生活垃圾填埋场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潜在的污染源。其选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填埋场选址的要求,进行评价因子的筛选,选定填埋场与主要水体之间的距离、地面坡度及土地利用类型3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以5 m×5 m的栅格大小为评价单元,对三个图层的每个栅格进行重新赋值,根据专家打分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最终得出评价区域内各栅格的适宜性指数,确定了最佳选址区域。  相似文献   
93.
陈颖  王佳文  梁恩航  陈倩 《环境科学》2023,44(6):3247-3259
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水库,是北京和附近地区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细菌是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调控者,探明细菌的群落分布特征对维护水库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密云水库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α多样性且季节差异不显著,群落中的主要物种来自变形菌门;水体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水体细菌群落的季节差异明显,丰水期的优势物种为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Cyanobium_PCC-6307属则在枯水期含量大幅上升;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关键物种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细菌群落具有更多的指示物种;水体细菌的共存网络关系更为复杂,具有更强的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环境因素对于水体细菌群落的影响明显高于沉积物,SO■和TN分别为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揭示密云水库细菌群落的分布规律和驱动因素,为水库管理和水质保障提供了重要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4.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对比在有无膨润土颗粒(Bentonite particles)存在时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考察膨润土颗粒对MWCNTs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实验选取的Na Cl溶液离子强度为1 mmol·L-1和30 mmol·L-1,Ca Cl2溶液离子强度为0.3 mmol·L-1和1.2 mmol·L-1.溶液p H不进行调节,p H值大约为5.6.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Na Cl(1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相近,表明该条件下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不受膨润土颗粒影响,而在高离子强度Na Cl(30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低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表明该条件下膨润土颗粒会抑制MWCNTs的迁移,且增加的滞留主要发生在柱子入口端;在Ca Cl2溶液中,无论离子强度的高低(0.3 mmol·L-1和1.2 mmol·L-1),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都不发生变化,说明在二价溶液中膨润土颗粒对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5.
近50年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Hg、Cu累积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瑞利  柴民伟  邱国玉  贺蓓 《环境科学》2012,33(12):4276-4283
海湾地区沉积物在输运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柱状沉积物进行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沉积速率为1.38 cm.a-1.沉积物容重、pH、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6~0.71 g.cm-3、6~7、2.93×103~4.97×103μS·cm-1和1.5%~3.8%.随着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沉积物容重和电导率逐渐升高,TOC逐渐降低,pH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Hg和Cu含量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2~196 ng·g-1和29~83μg.g-1,两者在14 cm以上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再往下又逐渐降低.沉积物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随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4 cm深度处达到最大,分别为39.10和13.85.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均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1960~1985年间,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1985~2000年间深圳经济的快速崛起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污染积累及生态危害有显著贡献.2000年后,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降低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含量,改善了红树林的环境生态状况.深圳湾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较好地反映了深圳湾周边地区及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对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2组实验室模拟填埋场生物反应器,利用上层和下层同时导排填埋气的方法,研究了填埋气和渗滤液在垃圾体中的产生和迁移情况.并在考虑渗滤液回灌的情况下,设置了C1(渗滤液回灌前加压)、C2(渗滤液回灌后加压)2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C1在加压后出现短暂的水位雍高现象并在第33 d后消失,而C2一直未出现水位雍高现象,上下同时导气系统能促进渗滤液和填埋气排出,#有效缓解和消除水位雍高.压力促使C1、C2的填埋气由往上迁移转变为往下迁移,C1经历了10 d的填埋气向下迁移准备期,而C2在回灌后填埋气直接往下迁移,回灌会促进孔隙通道打开,有利于气液向下排出.  相似文献   
97.
浙江金华秋季干气溶胶中主要化学组分的消光贡献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高浓度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为了深入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的消光来源,本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率气溶胶观测仪器获得了浙江金华秋季PM1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及干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演变情况.结合有机气溶胶正矩阵因子解析模型(PMF)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拟合优度很高(R2=0.977)的细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与干气溶胶消光系数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消光贡献最大的是硫酸铵,贡献率为35.1%;其次是硝酸铵,贡献率为26.7%;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BBOA)、黑碳(BC)及氯化铵的消光贡献率分别为14.3%、11.2%、8.7%、4.0%.在一些特定污染时段,BBOA具有最大的消光贡献,是导致此时大气能见度大幅度衰减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六硝基芪(HNS)生产过程中第二段工艺的产品洗涤废水进行水质分析,针对该段废水含有大量吡啶和多种溴代和硝基芳香类化合物的特点,探究了减压蒸馏耦合锌碳微电解法处理二段洗水的效果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70℃条件下,二段洗水蒸馏至原体积的86.9%时,蒸馏剩余废水TOC去除率为44%,并且此前收集的馏分中吡啶浓度为10%~31.9%(V/V)。减压蒸馏工艺起到收集吡啶同时降低废水TOC的双重作用。减压蒸馏后,残留在废水中的有机物以溴代和硝基芳香化合物为主,采用微电解工艺,其条件优化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废水初始pH=1.0,锌投加量为25g/L,锌碳投加比为1:1,反应60min后,废水TOC去除率为33%,采用多级微电解工艺可提高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
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对含锌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在槽电压分别为6V和8V条件下,活性炭三维电极对锌离子去除率比平板二维电极分别提高了48%和21%,平均电流效率分别高出40%和22%,分别节能70%和44%.电流密度由134 A/m2增加到782 A/m2时,活性炭三维电极锌离子去除率提高了20%,去除每千克锌所需能耗增加4.37倍,电流效率降低77.3%.槽电压由4V升高到8V,活性炭三维电极锌离子去除率从32%提高到79%,平均电流效率提高26%,而去除每千克锌所需能耗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0.
实验通过设计3组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比研究了普通电动法Exp-1、电解质(Na NO3)调节强化电动法Exp-2以及移动阳极结合强化电动法Exp-3对稀土金属镧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48 h电动修复,Exp-2和Exp-3均能有效酸化土壤(分别控制p H在3和2以下),促进La的解吸和形态转化,实验结束时土壤中La的去除率分别为55.2%和66.2%,然而普通电动法Exp-1没有明显修复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La的去除过程为由其他形态先转化至可交换态F1,La以F1形态在电迁移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酸性环境是金属La形态转化的前提条件,而电场驱动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主要的转化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