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了解江苏省内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对该省内11个湖泊表层沉积物进行采样,测定了As、Cr、Cu、Pb、Zn、Ni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GIS对重金属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改进的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u、Zn、Cr、Pb、Ni平均含量占江苏省土壤背景值的倍数分别为1.74~3.85、0.65~2.66、0.48~3.56、0.43~1.52、0.02~1.49和0.12~1.42,根据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单项金属评价结果,As为主要污染物,不仅富集程度高而且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风险,Cu次之,其余几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综合几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三氿湖、高邮湖、邵伯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对最严重,污染负荷最大,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程度;滆湖、白马湖、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部分区域存在某些金属的污染,整体污染有加重趋势,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负荷较大,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程度;其余5个湖泊,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以及污染负荷均较小,整体为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2.
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高含盐生物脱硫系统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研究连续运行1 a的生物脱硫反应器中细菌的多样性.从16S 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约1 400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对比.结果表明,脱硫系统中存在比例较高的优势菌种,有33个克隆子分属于3个不同的细菌类群,1个克隆子属于未知类群,优势细菌类群为Proteobacteria类群(变形菌类群),占85.3%.细菌类群优势顺序为:γ-Proteobacteria类群(55.9%),β-Proteobacteria类群(17.6%),Actinobacteridae类群(8.8%),δ-Proteobacteria(5.9%),α-Proteobacteria(5.9%),Sphingobacteria(2.9%).其中盐生硫杆菌属的Halothiobacillus sp. ST15和硫杆菌属的Thiobacillus sp.UAM-I是系统中的主要脱硫细菌.  相似文献   
123.
氯酚溶液的γ辐照还原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氯酚由于氯取代基产生的诱导效应,使其容易受到亲核粒子的攻击而被还原降解.通过测定γ辐照前后氯酚母体、Cl-离子以及反应中间产物的浓度变化,研究了4种氯酚水溶液(4-CP、2-CP、2,4-DCP、2,4,6-TCP)与水合电子ea-q反应的降解脱氯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合电子ea-q还原体系中,4种氯酚的降解脱氯顺序依次为:2,4,6-TCP>2,4-DCP>2-CP>4-CP,多氯酚比单氯酚容易降解脱氯,邻位上的氯原子要比对位上的氯原子更容易去除,苯酚和Cl-是氯酚反应降解的最终产物.另外,4种氯酚的降解和脱氯过程皆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4-CP、2-CP、2,4-DCP和2,4,6-TCP的降解反应常数分别是0.154、0.253、0.750和1.188 kGy-1,脱氯反应常数分别为0.137、0.219、0.251和0.306 kGy-1.  相似文献   
124.
针对三峡库区工业源污染排放量大,对库区水生态环境安全危害大的特点,以库区湖北段工业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监测和企业申报监测数据方式,辅以排污系数计算方法,统计分析了1995-2007年工业废水量和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并采用灰色-马尔柯夫链模型预测2008-2020年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2007年达到1 857.13万t,2008年以后逐渐增加.COD的排放量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只是在2001年出现上升,到2007年底COD的排放量为611.21 t.随着工业源污染物全防全控的加强,预计工业污染负荷会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25.
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hibacilus ferrooxidans,简称T.f菌)的生理特性以及它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阐明了今后有关T.f菌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6.
本文论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概念、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意义及目前我国进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介绍了核算绿色GDP的内容和常用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7.
酶活性和脂肪酸是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重要的生化指标。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地区两个湖泊为对象,测定了其中的酶活性(比色法)和脂肪酸(温和碱性甲酯化方法)。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表层和亚表层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脲酶表层酶活性显著高于亚表层,甚至在有些位点差异极显著(p0.0005);饱和直链脂肪酸(碳原子数19)占总脂肪酸比例为40.40%~47.85%,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8.21%~25.08%,表层和亚表层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为19.60%~29.31%,饱和直链脂肪酸(碳原子数19)占总脂肪酸比例为6.47%~14.28%,表层和亚表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碳原子数≥C24的长链脂肪酸比例很低,为1.57%~3.60%。上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底泥中酶活性和脂肪酸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8.
饱和除磷改性钢渣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宇  李晔  邢瑞  孟凡东 《环境科技》2008,21(5):11-13
用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再生溶液对吸附磷饱和的改性钢渣进行再生,研究了影响改性钢渣再生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再生液中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二者的体积分别为50mL;再生时间为100h,再生溶液氧化还原电位为-100mV时,脱附率较好。  相似文献   
129.
武汉某湖水体中COD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来对武汉某湖水中COD的监测,分析COD变化规律与趋势,探讨其成因,结果显示:湖水中COD随着季节的变化呈明显变化的规律,其成因主要是:湖水及底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天然降水量不同对湖水稀释程度不同;底泥的污染物释放量受温度影响。据此,提出保护湖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0.
水质毒性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需要在水环境污染物监测方面有一种快速、灵敏、低廉的监测方法,以确保水资源的环境安全。本文选取国内比较常用的五种方法——发光细菌毒性实验法、斑马鱼毒性实验法、大型蚤类毒性实验法、藻类急性毒性实验法、蚕豆根尖微核法,以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成待测溶液测定水质毒性,通过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分析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概况,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为加速国内水质检测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