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11篇
基础理论   491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2.
土壤铅污染对青菜和蕹菜生长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草甸棕壤、红壤和灰色石灰土的人为铅污染对青菜和蕹菜生物量、铅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青菜和蕹菜生物量在红壤中显著降低,在草甸棕壤和灰色石灰土中差异不显著;青菜地上部分和根中铅含量都有增加,根的含量大于地上部分。青菜地上部分铅含量与土壤pH值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在铅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青菜地上部分和根的铅含量在3种土壤中的顺序为:草甸棕壤<灰色石灰土<红壤。铅对不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在草甸棕壤中有激活作用,红壤中有抑制作用,灰色石灰土中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以青菜为指示植物,按国家蔬菜食品卫生标准计算,草甸棕壤、灰色石灰土和红壤铅污染临界值依次为387、245和45mg·kg-1。  相似文献   
993.
植物篱枝叶中P、K、Ca和Mg的矿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银合欢、山蚂蝗等6种植物篱枝叶中养分矿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枝叶中P、K、Ca和Mg随不同树种和不同处理而异,以圣庭树和黑荆树的矿化最慢,埋入土壤的新银合欢枝叶比置于地表的矿化快;在前4-6wk内矿化均较快,累积矿化量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平,在12wk内所有枝叶中K矿化比例为80%-95%,P为60%-85%,Ca为25%-72%,Mg为20%-64%。除K外,埋入土壤的枝叶中P、Ca和Mg累积矿化量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而覆盖地表的枝叶则随时间平稳上升,枝叶分解过程中残余物的P、K、Ca和Mg存在一个相对富集时期,P和K含量在前12wk趋于降低,而残余物中Ca和Mg含量趋于升高。植物篱枝叶中P、K、Ca、Mg的矿化过程可用单指数模型Mt%=M0%[1-exp(-κt)]较好拟合(式中Mt%和M0%分别为t时刻枝叶中某养分矿化百分比和该养分的矿化势,κ为该养分的矿化常数),P、Ca和Mg在矿化过程中波动较大,通过单指数模型拟合所得到的这6种植物篱枝叶中矿质元素矿化的半减期与实际观测结果接近。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相应植物篱枝叶养分矿化的半减期、初始矿化势率,以及农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合理制定植物篱的刈割时间和枝叶的使用时间与方式,充分发挥枝叶养分的作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图4表6参16。  相似文献   
994.
兰科菌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兰科植物是一类很重要的植物资源 ,许多种是名贵花卉和药用植物 ,有些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随着花卉产业和天然药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对兰科植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许多兰科植物繁殖能力弱 ,生长缓慢 ,这就使兰科植物的快速繁殖和快速生长技术的研究倍受重视 .组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兰科植物的工业化育苗 ,但是兰科植物的快速生长技术尚待解决 .兰科菌根是兰科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 ,它们在兰科植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兰科菌根的特点 ,筛选优良的兰科菌根真菌资源 ,则有可能将菌根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  相似文献   
995.
不同使用年限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 1、5、8、1 1a棚龄蔬菜大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o、Cr、Cu、Hg、Fe、Mn、Mo、Ni、Pb和Zn的含量。结果表明 :同一使用年限的蔬菜大棚 0~ 40cm土层内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很小 ;与棚外土壤相比 ,除 1a棚龄的土壤外 ,多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大棚使用年限的延长而有所增加 ;研究地区的蔬菜大棚土壤尚未发生重金属污染超标现象 ;大量施肥 (复合肥 )可能是导致蔬菜大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南京东郊典型蔬菜基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表明:(1)在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地表水尚未受Pb、Cu、Zn、Cd和Cr污染,但有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2)河流氮、磷污染比池塘严重。河流水中氨氮和水溶性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池塘水中硝态氮、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这种差别有助于识别地表水中氮、磷的来源。河流底泥中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Cr除外)比塘泥高,表明河水氮、磷及重金属污染风险比池塘水高。(3)南京东郊蔬菜基地地表水中氮、磷及重金属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次来自蔬菜栽培中有机肥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失。因此,保护城郊地表水应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和蔬菜栽培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入手。  相似文献   
997.
南京东郊典型蔬菜基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表明:(1)在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地表水尚未受Pb、Cu、Zn、Cd和Cr污染,但有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2)河流氮、磷污染比池塘严重。河流水中氨氮和水溶性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池塘水中硝态氮、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这种差别有助于识别地表水中氮、磷的来源。河流底泥中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Cr除外)比塘泥高,表明河水氮、磷及重金属污染风险比池塘水高。(3)南京东郊蔬菜基地地表水中氮、磷及重金属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次来自蔬菜栽培中有机肥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失。因此,保护城郊地表水应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和蔬菜栽培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入手。  相似文献   
998.
钾素Q/I特性是表征土壤钾素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同时度量土壤钾素的强度和容量。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Q/I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Q/I曲线,它们表征不同的土壤钾素有效性和钾素状况;(2)土壤钾位缓冲容量(PBC~K)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88),石灰土和紫色土的PBC~K值高于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而ARe~K值则相反;(3)—△K°与土壤交换性钾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70),但是具有一定含量的2:1型粘粒矿物的石灰土和紫色土,其—△K°明显低于交换性钾量,因此,lmol L~(-1)中性NH_4OAc可能会过高地估计土壤的交换性钾。  相似文献   
999.
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Cu^2+吸附过程中H^+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松 《环境化学》1995,14(4):294-299
本文以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为参比电极,低阻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研究了红壤和高岭石体系Cu^2+吸附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红壤和高岭石的酸碱滴定曲线求得了不同反应时间H^+释放的绝对量,即H^+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Cu^2+吸附过程中H+释放大部分在反应刚开始时进行,反应进行5min后,两种Cu^2+起始反应浓度的高岭石和红壤体系H+分别释放了92%和82%以上。Cu^2+起始反应浓度愈大  相似文献   
1000.
太湖地区湖、河和井水中氮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监测了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太湖、大运河和井水中的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太湖水体中无机氮年均浓度达 1.14mg·L-1,已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下限 ;大运河和井水分别达 7.16mg·L-1和 15 .84mg·L-1;井水中NO-3 -N浓度高达 15 .4 7mg·L-1,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 -N浓度上限的 5 0 %。试验结果还表明 ,河水中氮污染源以NH 4 -N为主 ,浓度高达 5 .6 3mg·L-1,占无机氮(NO-2 -N含量很低 ,忽略不计 )的 79% ;而井水中无机氮以NO-3 -N为主 ,占 98%。湖、河及井水中不同深度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 ,NO-3 -N和NH 4 -N浓度差异不显著 ,但其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