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个人见解,并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对环境旅游进行规划分析,对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综合价值进行了阐述了评价,阐明了该保护区对岭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辽河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余广彬  刘义  俞慎  李桂林 《环境化学》2011,30(11):1906-1911
以京杭大运河9个江南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具城镇源特征的重金属(Cu、Pb、Zn、Cd和Cr)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Pb、Zn和Cd在大运河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中显著富集,分别为所属长江沉积物相应背景值的1.2—6.4、1.8—5.8、2.6—18.7和7.1—22.7倍,Cr...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4~2003年期间的4期Landsat TM影像以及由苏州市土壤图得到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研究利用遥感及GIS空间分析手段阐释了城市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市的非农用地扩张在不同质量土壤资源上的时空过程,并比较了城镇与农村地区各自非农用地扩张对高质量土壤占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土壤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二等高质量土壤,达到92.10%,其次便是一等最高质量的土壤,而对三、四等土壤的占用比例仅占1.95%,几乎可以忽略。通过对城镇与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各自对土壤资源的扩张占用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发现,在城镇地区,土壤质量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被非农用地扩张占用,而农村地区的非农用地扩张则倾向于占用土壤质量较低的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特征与土壤资源压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乡交互作用界面,根据其形成机制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而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土地利用形式在时间序列上的强烈可变性是所有边缘带类型的重要共有特征。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带土壤资源压力日趋严峻,一方面,土地利用的非农流转导致土壤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面积快速萎缩,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和区域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三废”物质向城市边缘带的扩散和集聚导致土壤环境容量明显下降,土壤质量严重退化,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开展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微震监测技术在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岩脉、卸荷裂隙密集带、深部卸荷带及节理裂隙发育。为了监测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卸荷松弛和后期大坝蓄水引起的应力重分布,以及对由此造成的边坡潜在滑动区域进行识别和圈定,采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岩质边坡潜在失稳监测的工程实践。通过构建右岸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和优化传感器布设方案,采用人工定点爆破试验对监测系统定位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传感器阵列范围内的震源定位误差小于10 m,表明该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工程实践证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断出断层和卸荷带等构造活动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的时空参数,是实现边坡潜在失稳机理研究的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太阳顽强的生命———记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的环保之路●李振波李桂林1997年12月13日,是值得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每一名员工永远纪念的日子。这天,来自省、市、县政府、环保部门的领导、专家60余人,对该公司废水治理工程进行了验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如何实现该制度的持续有效,则是不得不思考的课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分析,中国当前的法治状况是:环境法所体现出的强烈政策性及其引发的公众意识、环境法的运行弊病、制度本身缺乏雄厚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础支撑等方面因素影响了该制度的权威,严重制约了该制度的实践效力.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实质性要求,力求协调好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系,防止制度出现运行弊病.从而防止权威瑕疵的出现,提升公众对该制度的认同和信仰,以求持续功效.  相似文献   
10.
余广彬  刘义  俞慎  李桂林 《生态环境》2011,20(3):480-484
应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京杭大运河苏南三城市段(常州、苏州和无锡)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吸附行为,并结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估算运河城市段表层沉积物对Cu和Zn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QⅢ)。结果表明:大运河表层沉积物的Cu和Zn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表层沉积物Cu最大吸附量(Cu-Qmax)为5.20~9.03 mg·g-1,Zn最大吸附量(Zn-Qmax)为2.40~5.07 mg·g-1;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性质密切相关,但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无关。根据Langmuir拟合方程估算,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阈值时,Cu的理论环境安全吸附容量为沉积物总Cu量的19倍以上,而Zn则为2~6倍。因此,Zn对三城市段大运河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要高于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