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春节除夕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2003—2014年南京城区春节除夕前后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空气污染指数及PM10、SO2、NO2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指出除夕燃放烟花爆竹会引起PM10、SO2、NO2质量浓度上升,在大气扩散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影响了环境空气质量。建议在大中城市城区采取适当的禁放措施,并加快研制安全环保型的烟花爆竹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482.
南京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1—2013年南京市降水监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市酸雨污染的变化情况,以及阴阳离子组分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南京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降水p H值显著下降,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硫氧化物仍是该市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而其致酸作用逐年减弱,NO-3的致酸作用逐年加强;来源于化工行业的氯化物对降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改善,来源于碱性颗粒物的钙对酸雨的中和作用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483.
采用活性炭吸附气体样品中的丙烯酸甲酯,用二硫化碳浸泡解吸30 min后,取上清液进样,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测定。方法在0.475 mg/L~38.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空白活性炭采样管的3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4.7%~98.7%,测定结果的RSD为2.7%~4.6%,方法检出限为0.075μg,当采集1.5 L气体样品时,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mg/m3。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常见的15种化合物做干扰试验,结果方法稳定性好,测定不受干扰。用该方法测定南京市某企业周边环境空气,结果上风向和下风向丙烯酸甲酯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484.
简述了南京市废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2014年南京青奥会废气重点污染源环境临时管控要求,利用在线监控点位对7月份(青奥会前)和8月份(青奥会期间)重点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奥会期间南京市管控废气重点污染源的SO2和NOX排放量虽有个别企业出现增加,但整体排放量均有所降低,环境空气中SO2和NOX的平均值也有所降低,基本达到了临时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485.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溶剂,自动搅拌萃取污水样品中的总油,有机相经硅酸镁吸附脱除极性物质后,选择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石油类,方法检出限为0.024 mg/L;对实际水样进行4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8.0%~108%之间,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6.1%,满足污水中石油类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486.
采用水平震荡和超声浸取2种方法进行预处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结果显示: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纯水与土壤按10∶1混合,常温35 k Hz超声浸取30 min。超声浸取-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此法在5.00~5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5 mg/kg。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氟的加标回收率为82.0%~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8%~6.4%(n=6)。对土壤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2.9%~4.6%(n=6),相对误差为-3.9%~2.7%。  相似文献   
487.
采用氢氧化钠高温熔融浸取沉积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浸取液中的总氟,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浸取条件,使方法在5.00μg~5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量为0.2 g时,方法检出限为12.4 mg/kg。用该方法测定沉积物有证标准物质,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测定3个沉积物实际样品,总氟质量比为254 mg/kg~1 389 mg/kg,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4.1%~4.8%,3个质量比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9.2%~101%。  相似文献   
488.
采用调查和多种检测方法对有组织排放的空气恶臭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监测,以证实和确认污染源。在走访受害居民和工业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使用三点比较式嗅袋法、分光光度法、主动式吸附管热解析/GC/MS和不锈钢采样罐/GC/MS法检测空气恶臭的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且通过自动监测仪器长期定点观测污染发生时和消除污染源后空气恶臭的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导致空气恶臭的物质为H2S和CS2,其中CS2为污染源的特征物质,相同时间和地点空气中H2S和CS2的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0.84;污染源下风向空气中H2S含量高,年平均值为0.084mg/m3;不在下风向的空气H2S含量低;清除污染源后其下风向空气中H2S年平均值为0.008 mg/m3,空气不再恶臭。该排查方法为监控有组织排放恶臭的污染源提供了经验和实例。  相似文献   
489.
南京市大气微生物调查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南京市主要功能区大气微生物中常见种类的细菌和霉菌类,研究了细菌和霉菌类的生态分级和变化规律,比较了大气微生物与大气监测指标PM10、SO2、NO2的相关性。通过分析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6个功能区4个季节的监测结果,得出山西路监测点微生物数量最高,并且该点微生物中是以细菌为优势种,其次是霉菌属的马丁霉菌和耐渗透压霉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细菌和霉菌类,得出南京市大气微生物中细菌基本以微球菌属为主,霉菌以青霉属、曲霉属为主。大气微生物数量统计结果表明,南京市主要功能区微生物总量(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山西路(商业区)>中华门(交通区)>瑞金路(居住区)>迈皋桥(工业区)>玄武湖(对照点)>草场门(文教区)。大气化学监测指标PM10、SO2、NO2分析结果也表明大气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与之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与PM10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90.
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监测的现状与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的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和标准已难以满足要求,建议环保部门尽快在参考其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并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修订与完善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以适应实际监测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