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吕丽汀  王龙  李静 《环境工程》2014,32(10):142-144
碳排放的审计是大型商用建筑量化减排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确定了对商用建筑进行碳排放审计的研究边界,并将其碳排放进行分类。对商用建筑碳排放审计的排放系数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利用排放系数求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4种获得排放系数的方法,有利于大型商用建筑进行量化减排研究,以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12.
普遍认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被广泛应用于增塑剂、化妆品中,具有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拟/抗雌激素活性、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等内分泌干扰特性。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很容易扩散到环境中,在土壤、大气、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是环境中常见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影响、国内外天然水体、地下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消除水环境中PAEs污染的强化混凝、吸附、膜处理、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因其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饮用水和污水中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重点介绍了高级催化氧化法对水环境中PAEs的去除,包括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氧化过程,催化臭氧氧化过程,光催化氧化过程,超声波、微波辅助催化氧化过程以及高级纳米催化氧化过程。其中,Fenton催化氧化技术在氧化过程中通过使用催化剂或协同紫外光等方式产生高度反应性羟基自由基,可无选择性地将PAEs完全降解为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对PAEs的氧化去除效果最好。虽然在高级氧化过程中应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氧化效率和降解程度,但催化氧化法耗能较大、催化剂消耗量大、受水体pH值的影响,且研究大多限于实验室阶段,未能大量投入工业应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提高催化剂选择性、优化催化氧化反应条件、优化设计催化反应器、与其他技术耦合是水体中PAEs类环境激素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3.
地表水所含微塑料(MPs)的老化破碎过程可导致溶解性有机物(DOM)释放,进而对水环境及水处理过程造成潜在风险.为探索MPs在典型水处理氧化过程中的老化和有机物释放特性,本研究选取聚酰胺66 (PA6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典型工业级MPs在模拟水处理氧化(UV、UV/H2O2、O3)过程中的DOM析出规律.结果表明:(1)3种典型氧化过程均加速了MPs-DOM的溶出,PA66的DOM生成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计]相对于PET更高.(2)在对照组、UV氧化、O3氧化下,PA66-DOM和PET-DOM的DOC值均随反应时间及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呈上涨趋势,而在UV/H2O2氧化下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且3类氧化中O3技术对2类MPs的氧化效果相对更好.(3)MPs表层的官能团在氧化处理前后未有较大差异,其羰基指数(CI)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4)PA66与PET所产生的DOM在官能团构成及荧光组分上较为...  相似文献   
114.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出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昊  周律  李涛  邢丽贞 《化工环保》2012,32(1):30-34
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量为2.5 L/min、进气中臭氧质量浓度为12.5 mg/L、臭氧通气时间为30 min、后续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约为40%,色度去除率大于95%,处理后废水色度小于5倍,COD为45~70 mg/L,BOD5为10~13 mg/L,BOD5/COD=0.2,出水可生化性有所提高。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被降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5.
选择某喷涂企业附近环境空气为采样点位,在3个监测时段(5、9、11月)基于成分监测车在线监测10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和成分,结合走航监测车进行溯源分析,利用MCM模式结合敏感性实验研究了臭氧生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A时段的VOCs总浓度(247.43 μg/m3)高于其他2个监测时段(134.29、107.07 μg/m3),体现了VOCs季节性的变化趋势;3个监测时段VOCs浓度均以含氧有机物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4.36%、55.30%和37.90%,其次为芳香烃和烷烃,但不同监测时段同类VOCs占比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季节VOCs浓度的差异性。3个监测时段均排在浓度排名前10位的物种有6种,分别为乙醇、丙酮、对/间二甲苯、苯、二氯甲烷和甲苯,说明该监测点位存在稳定污染排放源。走航溯源监测获得空气点位及附近喷涂企业内VOCs浓度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环境大气中的VOCs主要组分来自喷涂企业厂区使用的挥发性溶剂的排放和油性漆的挥发排放。研究臭氧生成潜势(OFP)可知,芳香烃的OFP值在3个监测时段占比最高,对臭氧生成贡献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对/间二甲苯、甲苯等芳香烃,乙醇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含氧有机物,异戊二烯和丙烯等烯烃类物种。MCM模式结果显示:5月A时段监测期间的臭氧光化学生成速率大于9月B时段和11月C时段,O3生成过程主要受甲基过氧自由基(CH3O2)+NO 和过氧化羟基自由基(HO2)+NO 控制。相对增量反应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3个监测时段臭氧生成均处于VOCs控制区,5月A时段,控制异戊二烯、芳香烃类物种可以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9月B时段需主要控制芳香烃和含氧有机物的排放,11月C时段则需控制芳香烃物种的排放。就VOCs单体而言,3个监测时段减少对/间二甲苯的浓度,对臭氧生成影响较大。走航溯源耦合在线监测方法可以实现臭氧污染快速原位溯源。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研究海南岛文昌市水泥屋顶和水泥路面上的雨水径流特征,建立了岛屿地区不同硬化集水面的雨水弃流方案和分质收集策略.在降雨初期,水泥路面和水泥屋顶均发生明显的冲刷效应,水泥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远高于水泥屋顶,且不同硬化集水面上前30%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均高于后70%的雨水.通过与相关水质指标对比得出,水泥屋顶雨水径流可作为饮用水水源,水泥路面雨水径流经处理可作为城市杂用水使用.通过建立雨水径流污染物累积-冲刷经验模型,可计算不同硬化集水面的弃流雨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弃流方案.以两种典型硬质化集水面径流污染物传输特征、水质特征和弃流方案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屋顶雨水收集方案和多种生态方法协同作用的路面雨水收集方案,可为岛屿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缅甸皎漂农村地区以水塘水为主要饮用水水源,此类水源普遍存在金属离子超标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选取拟新建水塘选址地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理化指标、金属含量测定,同时对其进行浸泡及金属元素赋存形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除Ni元素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外,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筛选值,且在垂直尺度空间上分布较均匀.通过浸泡实验发现,不同土层的浸泡液中Al、Fe、Mn、Ni元素浓度均超过了我国饮用水标准,其中,中层土(1.2~2.4 m)释放的金属离子浓度最高,释放速率最快,而深层土(>2.4 m)释放的Al、Fe、Ni离子较少.比较浸泡前后金属赋存形态发现,不同深度土壤中金属离子的释放与弱酸态、可氧化态含量变化有关,深层土中弱酸态Al、Fe、Ni释放量较少,同时通过弱酸态、可氧化态释放的金属离子被铁锰氧化物大量吸附转化为可还原态,所以其释放量低于浅层土(0~1.2 m)和中层土.Mn主要以弱酸态和可氧化态赋存于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因此具有较高的迁移性.本文提出了以释放金属离子少的深层土作为水塘内壁的分质用土方案,以减少饮用水源金属离子释放风险,保障皎漂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并可为其他有类似饮用水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湿地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对湿地的保护,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引起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严重、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城市湿地的保护工作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国城市湿地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城市湿地的概念及功能出发,明确了中国城市湿地的区域及城市分布,分析了中国城市湿地保护目前在湿地面积、湿地水质、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保护政策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近年来中国城市湿地保护所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指出目前中国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研究方法逐渐增多,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区域不平衡依然存在;(2)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相比,技术创新水平较低;(3)定性研究较多,而以模型为工具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4)对湿地的生态效果研究较多,机理工作研究较少。同时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列举了湿地模型在国内外湿地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未来湿地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应与城市生态环境因子结合,通过比较国内外湿地的政策保护,借鉴国外城市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展望了中国城市湿地保护的发展方向,使城市湿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9.
120.
石化企业周边采暖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