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782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1438篇
基础理论   376篇
污染及防治   522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认识化学品的毒性机制是开展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掌握化学品有害效应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是开展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的前提。传统的毒理基因组学主要分析化学品暴露诱导的组学表达图谱,不能建立生物学表型与特定基因/通路表达的直接关联。功能基因组学通过敲除或者敲降全基因组或者特定的基因集,建立基因-化学品毒性的直接关联,进而研究化学品致毒的过程和机制,同时可以提供与化学品暴露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分子响应信息。本论文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发展,介绍了酵母、鸡DT40细胞和RNA干扰等功能基因组学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详述了CRISPR功能基因组学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化学品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联合应用分子流行病学和CRISPR功能基因组学,开展化学品有害效应的易感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2.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五里湖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为对其治理提供依据,在该湖区设置了4个采样点,对底泥的表层样、柱状样、间隙水样和上覆水体作了重金属和营养盐分布测试,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积累指数评价,五里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总体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根据超出背景值的倍数分析,五里湖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Cd>Pb>Hg>As>Cr。重金属含量表层(0~5 cm)相对较低,第二层(5~10 cm)和第三层(10~20 cm)是主要的污染沉积层,这与底泥沉积特征是相对应的。表层底泥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757 6~0.862 2之间,显示了污染物质的同源性。表层底泥和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湖水,相对于湖水呈可释放状态,是湖体内源污染之一。  相似文献   
133.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4.
电催化反硝化是处理硝酸盐废水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电催化反硝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催化反硝化直接电子转移和原子氢(H*)介导间接还原两种反应机理,总结了电催化反硝化的决速步是将NO3-还原为NO2-以及决定产物选择性的关键中间体是NO。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元素掺杂方法及其对电极材料催化活性中心和电催化反硝化反应路径的调控效应,提出了元素掺杂是提高电极材料催化活性、产物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此外,还讨论了其他因素如水质特征、运行参数等对电催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水中共存卤素离子如Cl-和Br-等可显著提高N2选择性以及大多数电极材料在中性条件下还原效果最佳。面向日益增长的硝酸盐废水处理需求,指出了电能消耗高和实际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导致副反应多是限制电催化反硝化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由此,展望了电催化反硝化技术研究未来需要针对多种实际废水的理化性质开展长期中试试验,除了提高还原速率和产物选择性外,还要重点关...  相似文献   
135.
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3  
选取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背景值样品,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化工区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1.5%和36.7%,说明元素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Cr、Cu、Ni和Zn等4种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两者分别占总量的41.4%、58.9%、31.4、32.5%和45.9%、31.5%、57.4%、52.3%;而Pb则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占总量的87.8%;元素形态分析表明Cr、Cu、Ni、Zn和Pb这5种元素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6.
吡虫清等4种新农药的水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斜生栅列藻(Scendesmus obliquus)、大型蚤(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吡虫清、吡嗪酮、恶草酮和精喹禾灵4种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IC50值或LC50值,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杀虫剂吡虫清对水蚤极毒,对鱼类高毒,对藻类低毒;杀虫剂吡嗪酮对水蚤和鱼类低毒,对藻类中等毒性;除草剂恶草酮对藻类高毒,对水蚤和鱼类中等毒性;除草剂精喹禾灵对藻类高毒,对水蚤中等毒性,对鱼类高毒。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微分扫描量热仪(DSC)准确地测定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垃圾的水和低温下有机物总含量、难挥发性有机物和灼烧残渣的含量。根据量热和热量分析结果,可方便地计算垃圾的水和低温条件下易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结合609种有机物的燃烧热,估算了垃圾的热值。  相似文献   
138.
以七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氯化消毒副产物--2,2,4-三氯-5-甲氧基-环戊-4-烯-1,3-二酮(TCMCD),总收率为13%,产品纯度在98%以上.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对TCMCD进行表征,进一步确认了副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9.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0.
用开顶式熏气罩熏气的方法,研究了气源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源氟主要分布于水稻叶片中,根含氟量不受气源氟的影响;籽粒含氟量取决于籽粒器官形成后空气氟浓度,与籽粒器官形成前的空气氟浓度无关;糙米氟含量与水稻抽穗齐穗后所暴露的氟剂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