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污泥前置物化减量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污泥前置减量技术中物理化学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污泥前置物化减量技术符合污泥处理的发展要求,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的方向、政策,及其国家制定这些政策的背景。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研究工作经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总结了现阶段工程中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33.
BP模型在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案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原理与算法,建立清洁生产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隶属度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描述。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用该模型对重庆某水泥厂进行清洁生产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准确性高、可为实现清洁生产的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污水厂污泥碱式胶凝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氧镁稳定剂对污水厂污泥进行了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氯氧镁中的MgCl2具有高吸水性,MgCl2对每100 g污泥的吸水效率可以达到1.55 mL/g,同时氯氧镁稳定剂在污泥中发生水化反应,还能结合部分水分,可以有效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氯氧镁凝结硬化后的3相和5相为晶体结构,使污泥抗压强度可以达到85.14 kg/cm2, 最佳的MOC/污泥=3/100,MgO/MgCl2=3/1.同时污泥中的Si2+、Al3+、Cu2+等离子在Mg2+和OH-激发下形成了Mg-Si-Al凝胶体系,对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有稳定化作用.浸出实验表明,稳定化污泥中Cu、Zn、Cd、Cr、As 的含量均低于浸出标准值.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天津市北塘排污河现状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清淤改造工程对北塘排污河水质改善程度.对照清淤前数据,判断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总量控制因子在内的水污染物削减趋势,为巩固清淤成果,强化总量削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渤海湾岸线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阐述了2003、2010和2011年的渤海湾海岸线变迁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由岸线变迁引起的渤海湾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之后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筛选出渤海湾近岸海域的2003、2010、2011年的主要污染指标,并探讨了因岸线变化引起的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污染范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03年相比,2010年渤海湾的各个港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部分滩涂地区变成陆地;渤海湾余流场的主要变化是天津港北部存在的逆时针余流消失,天津港南部至黄骅港北部间的逆时针沿岸余流有所减小;渤海湾2003、2010和2011的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营养盐类、重金属类的Zn和Pb;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的污染范围有所扩大,污染物高值区有向渤海湾东北海域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
化工产业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废水是滨海污染物控制的主要威胁。针对常规单一方法存在的问题,试验选取滨海某化工区实际废水从内电解-Fenton、内电解-混凝、内电解-超声及微波强化氧化-光催化4种耦合去毒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内电解-Fenton法中H2O2的加入增加了污染物的降解途径,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内电解-混凝法对于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有比较好的去除作用,不加PAM或Ca(OH)2的效果更佳;内电解-超声法对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去除率可达92%,其可生化性提高45%;微波强化氧化-光催化法对大多数难降解物质有效,而对酚类物质降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8.
对氢氧化镁混凝过程应用于活性黄X-R废水脱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 H值、药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时间对活性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运用i PDA在线监测系统对混凝过程中染料废水的絮体形成进行监测,并进一步探求了不同搅拌条件对絮体生长特性和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色度去除率,其最佳p H值为12.0,在p H为11.5和12.0时最佳药剂投加量分别为144,216 mg/L。搅拌过程中快速搅拌最佳速度为200 r/min,时间为40 s,慢速搅拌最佳速度为40 r/min,时间为10 min。搅拌条件对混凝过程至关重要,搅拌速度和时间增加都会对絮体形成及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根据Zeta电位的变化可知,混凝的主要机制是电荷中和及吸附。  相似文献   
39.
天津市恶臭投诉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恶臭污染作为一种扰民污染近些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恶臭污染的投诉时有发生。本文针对天津市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期间的恶臭投诉进行统计、分析,反映了天津市恶臭投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恶臭污染投诉主要集中在6月-10月,投诉的对象主要是化工、石化、喷漆涂料等工厂以及餐饮业、野外焚烧等,投诉的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工业布局有关,针对以上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改造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城市改造往往表现为盲目的重建。天津市在城市的改造中,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注重城市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成功地对部分城区进行了改造。对城市改造应遵循的生态学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生态学原理的运用是解决目前中国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天津市“五大道”和海河改造的实例说明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