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钼酸铵生产废液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钼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液,经中和,过滤,滤渣热碱浸取、滤液蒸发浓缩等步骤,可回收废液中的79%的钼,并获得NH4NO3、NH4Cl混合液体肥料。  相似文献   
92.
针对山西某煤矿高矿化度、高铁酸性矿井水除铁效果差、出水容易返色等问题,采用NaOH中和调pH、曝气及化学氧化等处理工艺进行酸性矿井水中和沉淀法除铁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OH中和沉淀法除铁时,投加中和剂使出水pH达6.7以上时,出水中铁含量低于10 mg/L,满足排放要求。对于本实验废水NaOH所需投加量为2.8 g/L,铁的去除率可达到99.75%;以H2O2对原水进行氧化处理,可迅速将Fe(Ⅱ)氧化成Fe(Ⅲ),其用量与原水中Fe(Ⅱ)的含量成正比。当其用量为1.6 mL/L时,可将原水中的Fe(Ⅱ)完全转化为Fe(Ⅲ),投加中和剂使出水pH达到4.5以上时,能使出水中铁含量满足排放要求。对于实验废水所需的NaOH投加量为2.0 g/L,比直接中和沉淀所需的NaOH用量要节省28.6%。曝气处理对原水中Fe(Ⅱ)的氧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
广州市白云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广州市白云山降水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其降水样品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降水样品pH值分布为3.04—6.41,雨量加权pH平均值为4.26,酸雨频率为70.2%,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4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6.4%和17.5%;主要阴离子为SO^2-4和NO^-3,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9.0%和19.9%。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计算结果表明,约有84.7%的降水酸度被碱性成分Ca^2+和NH^+4中和。利用富集系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SO^2-4和NO^-3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Ca^2+和K^+主要来源于岩石/土壤风化。  相似文献   
94.
李竹  王兆峰  吴卫  邵海琴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136-3152
厘清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法、碳吸收清查法、碳平衡指标法和多元城镇化测量法分别测算1999—2018年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指标,利用空间自然断点分级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别分析中国省域碳平衡能力与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碳排放不断增多,碳吸收不断减少,碳平衡能力呈上升、下降、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四种趋势,碳排放呈“东多西少”分布,碳吸收与碳平衡能力分别呈“西多东少”和“西强东弱”分布。(2)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和城镇化综合指标不断提升,其中空间城镇化大致呈“西高东低”分布,其余则呈“东高西低”分布。(3)除空间城镇化外,中国整体碳平衡能力与各类城镇化的关系均为反馈型,而各省域增长保护型数量最多,中立型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95.
通过中和沉淀法和吸附法分别处理模拟锌离子废水,考察了碱用量、锌离子初始浓度以及分子筛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使用前后的分子筛.并在最佳碱用量和分子筛投加量条件下,采用中和沉淀-吸附法联合处理化学反应焓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实验室废水.结果表明:当n(OH-)/n(Zn2+)为2时,中和沉淀法处理模拟锌离子废...  相似文献   
96.
陈熹  朱婧 《环境保护》2023,(13):46-51
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制度是《巴黎协定》的重要设计,《巴黎协定》通过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路径,将各国的INDC承诺目标与整体温升控制目标相联系,以实现国家自主行动。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各国纷纷提交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如何实现承诺目标是各缔约方履约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通过国内制度设计实现INDC目标,成为我国在《巴黎协定》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各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递交的INDC目标文件中,大部分都提到了本国在国内政策与法律上的响应。其中,日本向联合国提交的INDC承诺中提出,日本将通过促进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双边减排信用制度等政策实现INDC目标,并将促进节能列为最主要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日本在节能政策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我国应更加重视节能工作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地位,加强节能制度建设、促进节能法治发展,加强节能政策设计,推动智慧节能、技术节能、市场节能。  相似文献   
97.
伴生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推进碳中和目标将带动清洁能源技术加快部署,进而促进关键伴生金属需求快速增加。然而,未来关键伴生金属供给却面临受限的压力,使得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供给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基于此,文章从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和干预路径等方面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①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是在多系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联合生产机制和清洁能源产业需求影响机制是可供性约束形成的主要驱动机制。②伴生金属资源储量评估研究面临数据缺失问题的挑战,传统独立金属产量预测模型并不适用于伴生金属可供产量分析。在预测不同能源技术对关键伴生金属的需求时,应区分传统、成熟技术领域与新兴技术领域,进而采取相适用的模型。文章综合构建了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研究方法清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指引。③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干预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物回收、产品设计和生产冶炼环节,对产品使用和加工制造环节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研究,而且不同产业链环节干预路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④未来需要深化对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影响机制的研究,综合运用集成性方法对伴生金属可供性进行系统评估,深入解构中国“双碳”目标情景下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动态演变趋势,并基于全产业链环节对中国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干预路径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推动能源转型、达成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伴生金属安全供给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98.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棉浆黑液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和 VTBR 混凝技术为核心 ,对新乡白鹭化纤集团生产污水进行处理 ,处理规模 5 0 0 0 0t d ,出水CODCr<10 0mg L、BOD5<6 0mg L、色度 <10 0倍、锌离子 <5mg L ,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9.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废弃物,能够污染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酸性矿井水也是工业污染和地下水资源损失的重要因素.用粉煤灰直接与模拟酸性矿井水作用,探讨作用过程中体系pH,总硬度以及总铁浓度的变化,说明混合灰水作用既有中和又有吸附和絮凝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德兴铜矿在利用尾矿分级溢流液处理矿山酸性水研究的小型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是先进和可行的,并提出了二段中和处理技术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