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23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40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21.
22.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使用安全监测系统对局部通风机进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煤矿提供一个对局部通风机加强管理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3.
24.
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受灾体价值和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为基础开展评价,并提出6类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因子与计算方法;对间接经济评价提出7类评价因子和计算方法。对历史上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开展了实例研究,得出一次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值较为严重,为后续的减灾防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湖南2005-2012年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模型,测算各地市(州)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并分析了影响湖南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测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湖南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等变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信息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湖南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不断推进信息化和城镇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6.
塔里木油田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工艺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工艺安全管理,形成了完善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对工艺装置进行了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并通过完善组织和强化培训,提升了工艺技术人员素质,有效地预防了工艺安全事故,提升了工艺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7.
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主要能耗,其中尤以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较高,天津市目前公共建筑现状存量较大,且其中大型公建筑占比较高。我市一直做为国家和相关部委各种节能推广类活动的试点城市,如果能够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节能管理将起到一定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进行这一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8.
黑土有机碳、氮及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长期施肥模式对中国东北黑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其中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最为显著.与不施肥相比,常量和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分别增加了表层SOC含量24.6%和25.1%,分别增加了表层土壤TN含量29.5%和32.8%,亚表层土壤SOC和TN含量对施肥无响应.尽管常量及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分别增加了黑土0~40 cm土壤碳储量11.6%和7.6%、氮储量17.3%和12.7%,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仅增加了黑土碳、氮储量的变异性.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的施用不仅显著增加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碳、氮(DOC、DN)的含量,且显著提高了这些组分在总有机碳、全氮中所占的比例.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能使表层土壤SMBC/SOC、SMBN/TN值分别提高0.36~0.59和1.21~1.95个百分点,而DOC/SOC、DN/TN也分别达到0.53%~0.72%和1.41%~1.7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其在总有机碳、氮中所占的比例对于施肥的响应在土壤剖面上表现更为敏感,更能反映土壤肥力对于长期施肥的响应.有机肥的施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黑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氮活性,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农田系统碳、氮的大量损失,容易引起潜在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9.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环境重金属的总量,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可以对土壤及水体环境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进行监测.此外,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适用于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生物学元件主要由MerR、ArsR、RS等家族的金属调控蛋白和gfp、lux、luc等报告基因组成.调控蛋白、报告基因与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监测特点有关.受pH、金属螯合物及检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是不同的.增加重金属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累积,进行调控蛋白的分子生物学改造,优化检测条件是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可行方案.实现污染物的原位和在线监测是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