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1.
大型原油储罐热喷涂防腐蚀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金属热喷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长效防腐蚀手段,常用于金属结构的腐蚀防护。从钢结构腐蚀及热喷涂长效防护的角度,阐述了在大型原油储罐建设中使用热喷涂防腐蚀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对其热喷涂防腐蚀工艺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前几讲介绍的水蒸气爆炸、低温液化气蒸气爆炸及原油沸溢等属于传热型的蒸气爆炸.本讲的锅炉爆炸则是属于平衡破坏型.平衡破坏型蒸气爆炸的特征是在高压密闭容器内存在着具有高于常压蒸气压的液体而发生的事故.如果密闭容器内液体温度升到临界温度以上,那么,容器内将不存在液体,也就不会发生蒸气爆炸[1].  相似文献   
13.
石油行业的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要害生产部位较多.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原油中所含腐蚀成分对生产处理装置、流程管线腐蚀严重,工业动火施工亦会逐年增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该行业中因工业动火施工曾造成多次火灾、爆炸事故,如1996年,某采油厂在维修污水储罐时,因安全措施不周,造成起火爆炸,将罐顶掀起并引燃邻近的储罐,造成两座储罐报废;1998年某采油厂在井口流程动火施工中,因操作坑内聚集了大量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燃烧,造成重伤致残4人的惨重事故.从以上事故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原油生产,还是处理过程中,都存在有大量的可燃气体,遇到外界火源时就会发生起火爆炸.  相似文献   
14.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相似文献   
15.
胜利原油对海洋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胜利原油对海洋经济鱼类的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效应。原油可抑制胚胎的孵化,导致孵化仔鱼的畸形发育及大量死亡。原油影响真鲷、牙鲆及黑鲷胚胎畸化率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18及32mg·L~(-1)。温度升高加重原油的毒性。真鲷,牙鲆及黑鲷仔鱼的48hLC_(50)分别为 6.4,13.7和10.7mg·L~(-1)。牙鲆仔鱼及鰕虎鱼稚鱼的96hLC_(50)为1.6及 66.6mg·L~(-1)。原油对鱼类胚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以加工12×10 6 t/a沙特含硫原油为例,采用清洁化生产模式,减压渣油采用溶剂脱沥青+IGCC和延迟焦化+IGCC两种消除高硫沥青和石油焦污染的加工工艺,两种加工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加工路线在技术方面都是可行的,且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原油加热炉除尘器的原理、结构特点和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8.
《化工环保》2006,26(2):98-98
该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废水处理的新方法。针对油田废水含油、含铁、矿化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以水中的铁为氧化催化剂和混凝剂、以双氧水为预氧化剂、以活性硅酸系列为助凝剂的处理工艺和方法。首先充分利用水中的铁的催化和混凝作用,采用预氧化技术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后油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索氏抽提器,研究了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水泥与污泥的不同比例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对含油污泥固化后油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强度为3.84MPa的污泥固化块,油的迁移量从240h迁移6.8mg变为480h迁移178mg,之后变化较小。在20℃~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迁移量从6.8mg增加到20.6mg,超过30℃以后迁移量的增幅变小。水泥与污泥的比例从1∶0.8增加到1∶1.4,油的迁移量从256mg降到27.2mg,之后未检测到。960h后,迁移量达到348mg,此时土壤中油含量为1.16%,在环境的自净作用下,土壤能完全容纳;强度大于9.56MPa时未检测到油。这表明用固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原油油气职业卫生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目前尚未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多数引用溶剂汽油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原油油气毒性较溶剂汽油大,为保障油运装卸作业人员的健康,科学地监测与控制油气污染,确定合理的作业环境,制订原油油气卫生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通过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蒸气成份大多为C9以下烷烃、环烷烃及少量的芳香烃。采用大、小鼠为对象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获得大庆、胜利、渤海3种原油油气的LC50分别为49.54g/m3、77.54g/m3、417.50g/m3;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原油油气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统计表明油轮、油码头作业人员,除了在装船、装罐作业状态下受到较大油气浓度危害外,大部分时间处于100mg/m3以下油气浓度环境,但长期从事油运装卸作业,表现出一定的健康异常,其主要症状是神衰症候群发生率明显增高,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血象异常,其次为心率、心电图的改变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该研究认为原油装卸贮运作业场所原油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确定为100mg/m3(以总烃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