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1327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405篇
综合类   1546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咨询热线     
《中国劳动科学》2004,(8):76-77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劳动科学》2004,(8):78-7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6月21日发出《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20号).  相似文献   
993.
994.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不仅仅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过程,更是一个劳动用工过程,因而也要依法行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试用期的认识不足,导致试用期内侵权和被侵权的现象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劳动科学》2004,(10):70-71
本刊第7期刊登了一则案例,企业与职工就工伤补偿签订调解协议后,又向仲裁委提出申诉,认为所签订的工伤补偿协议有重大误解。公证过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是否应受理此案?对此问题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程序是在借鉴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产生和完善的,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密切相联,司法审判动态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审理案件的影响作用巨大。高法《征求意见稿》无论是对法院还是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征求意见稿》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97.
定额水平的不平衡,主要是因劳动定额修改不及时,缺乏科学制定方法所致。运用系统工程的信息论可以及时改进不合理的定额项目,使工人之间的劳动收入与付出成正比。运用系统工程的步骤程序对劳动定额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使劳动定额水平循序渐进,得到全面提高。从根本上削弱直至消除由于定额水平的不平衡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生于1985年10月,为外地来沪打工人员。2002年3月,原告与某铸造公司签订自2002年3月21日至2003年3月20日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张某的月工资低于上海市平均职工工资。2002年5月,原告在工作中右上肢不慎被钻床绞伤,2003年12月31日,经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致残,程度六级。  相似文献   
999.
当前,劳动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而目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现状即是一裁两审的格局,之所以在诉讼程序之前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以及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就是为了使劳动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但现实中处理体制以及劳动立法的现状又使得劳动争议复杂化趋势明显,一裁两审的处理程序也给劳动法律在仲裁、  相似文献   
1000.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给付劳动者住房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37条、第38条规定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或缴存住房公积金。在行政法规对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再设一个处理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法院,可能会造成部门之间的推诿,也可能会被怀疑为法院自我设权。第1条第二项的这部分规定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