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长纵坡路段大型车事故多发的问题,依托云南罗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项目,围绕对大型车辆下长坡时有效控制车速的方案,建立了"人体-车身-车轮"系统振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断面减速带对汽车平顺性影响的理论研究,设计了适合高速公路使用特点的减速带,并辅以道路试验进行方案优化,最后给出了减速带布置方案.结果表明,轿车车速为60~70 km/h,货车车速为30~40 km/h时,减速带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既在乘员可承受范围内,也不会降低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同时有效降低了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率,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2.
气溶胶组分、结构以及形态的复杂性对高湿条件下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统计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浊度计和黑碳仪的逐时观测资料,结合同时次的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以相对湿度(RH)、CBC、CBC/C(PM2.5)、CPM1/C(PM2.5)以及C(PM2.5)/C(PM10)作为输入因子[CBC、CPM1、C(PM2.5)、C(PM10)分别为黑碳(BC)、PM1、PM2.5、PM10的质量浓度],构建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徐州冬季雾-霾天气形成过程中颗粒物粒径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14年12月1日~2015年2月28日徐州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数浓度(0~1μm、1~2.5μm、2.5~10μm)和气溶胶光学特性等数据.结果表明:0~1μm粒径范围细颗粒物的大量增多是引发徐州冬季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徐州冬季地面风速小(静风或轻风天气),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对雾-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因颗粒物吸湿增长和水汽附着,1~10μm粒径范围大气颗粒物在雾霾时段易发生沉降而减少,后随相对湿度降低雾霾转为短时间的霾天气,1~10μm颗粒物数浓度大幅上升.徐州冬季500nm波段AODtotal和AODfine mode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雾-霾日AODtotal和AODfine mode显著高于非霾日.AODfine mode与AODcoarse mode的比值雾-霾日亦明显高于非霾日,而且在雾-霾日Angstrom波长指数主要集中在1~1.6,表明徐州冬季雾-霾时段大气中细颗粒物为主控粒子.  相似文献   
34.
相对湿度对室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对室内2.5μm以下细颗粒物(PM2.5)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试验:在恒温房间中点燃卫生香,作为较稳定的污染源向室内释放细颗粒物,当室内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停止源释放,测量颗粒物粒径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蒸汽加湿器改变室内相对湿度,得到不同相对湿度下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同时,利用惯性捕捉法采集颗粒物样本,并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时,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μm以下细颗粒物数密度百分率都明显减小,而1μm以上较大颗粒物数密度百分率明显增加。扫描电镜微观观测结果表明,室内颗粒物从发生源产生后即容易凝并,而相对湿度大于65%时,可采集到较多由细颗粒并聚而成的较大颗粒物,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80%时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增加可以导致颗粒物吸湿长大且可促进细颗粒物并聚成较大颗粒物,相对湿度较大导致颗粒物粒径分布向大的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烟控模式,以国内某一在建地铁长大区间隧道为研究案例,选取不利起火位置,设置了7种风机启动方案,研究不同风机启动方案下,隧道内顶棚温度,疏散平台人员高度烟气温度、CO浓度、可见度的变化,获得不同风机启动方案情况下排烟效果。研究表明:当开启了火源附近足够数量的送风风机后,额外增加距离火源较远的送风风机并不会显著改善排烟效率;即使开启风机台数一致,开启火源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效果明显好于开启其他风机。  相似文献   
36.
天津市冬季气溶胶吸湿因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RH)]是影响气溶胶消光和气溶胶辐射强迫的重要因素.利用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观测了天津市冬季不同污染状态下气溶胶粒子gm(RH)的粒径分布.同时基于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利用κ-Köhler理论获取了较宽粒径范围内(60 nm~9.8 μm)的gκ(RH),为环境状态下气溶胶光学参数和直接辐射强迫的模拟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清洁状态下大气光化学反应较为活跃,超细粒子(<100 nm)的gm(RH)较高,gm(RH=80%)在1.30以上.重度污染天,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质量分数随粒子粒径增大而增加,导致gm(RH)随着粒子粒径增大而增大,300 nm粒子的gm(RH=80%)和gm(RH=85%)分别可达1.39和1.46.在较宽粒径范围(60 nm~9.8 μm)内,不同模态气溶胶的吸湿性强弱表现为积聚模态>爱根模态>粗模态.大气重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粒径明显增大,积聚模态气溶胶中NO3-和SO42-含量较清洁天明显增加,受此影响,污染状态下积聚模态气溶胶的吸湿性较清洁天明显增强,gκ(RH)达到1.3~1.4,具有强吸湿性的气溶胶粒径范围也同时扩大,在0.18~3.1 μm粒径段均较高,对能见度恶化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38.
烟花爆竹混合药剂吸湿率的大小,是造成该行业生产、燃放、贮存、运输等环节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近几年广东、广西、湖南、河北等地区烟花爆竹厂发生自燃自爆事故的分析,多属于产品混合药剂或半产品吸湿率大,引起自身大量放热,且又不能及时散发的原因。1990年9月,河北省某花炮厂发生的自燃自爆事故就是一例。该厂将硝酸钾、硝酸钠、镁铝合金粉、铝渣等药剂混合组成的喷花产品药柱,在未干燥的情况下,装入塑料编织袋入库。由于当时天阴有雨,客观上造成相对湿度大。而药柱中的硝酸钠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所用硝酸钾的主含量经分析为88%,与合…  相似文献   
39.
通过乙醛酸与壳聚糖形成西佛碱,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备N位取代的羧甲基壳聚糖,采用FT-IR、X-ray、NMR分析手段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发现取代度较低的N-羧甲基壳聚糖吸湿性能较好,保湿性能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羟基磷灰石、骨胶原与N-羧甲基壳聚糖制备了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与没有添加N-羧甲基壳聚糖的复合材料相比较,发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溶涨性能。  相似文献   
40.
@陈主编我的姥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在姥爷家长大的我,小时候总是骑在姥爷的肩膀上跟他一块去地里,常常是姥爷给我一撮小野花,我就能玩上半天。那时的田野里,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有泥巴,但是也有一股子挥不去的刺鼻味道。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农药的味道。差不多每隔一个月,姥爷身上就会有这样的味道。作为农民的姥爷,打药的时候经常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么农药,都是卖农药的老板告诉他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