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着眼于沉水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在现阶段景观应用中的不足与难点,总结沉水植物在应用及管理上相对其他植物种群较落后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沉水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原则与多种造景模式,为推进沉水植物在今后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土地现状、绿地系统和空间布局等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作用,对山东省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进行了用地分析和生态评价。依据新区空间发展的生态理念,深入研究了生态空间功能组团、总体功能布局。详细论述了峱山经济发展区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提出了以生态景观轴线连通各个绿地,形成生态功能突出、配置合理、通达性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以保障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生态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从1987年创办了园林技术专业(原园林专业)以来,从事专科层次教育已有22年历史,学院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依托,根据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相继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组建了以园林技术专业为核心,其它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讨引种的珍贵树种对庐山冬季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以庐山植物园引种栽培的6种常绿园林树种即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atungensis)、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四川含笑(Michelia szechuanic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为研究对象,以庐山乡土树种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为对照,采集冬季不同时期的鲜叶样品,分析了7个树种叶片4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研究低温环境对这些树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冬季,大部分树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与气温变化相反的趋势即先上升后下降,只有深山含笑在1月份,比上年12月份下降了7.54%,其他树种增加幅度处于11.56%~34.49%之间,而乐东拟单性木兰和广玉兰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除桂南木莲和广玉兰外,可反映植物耐寒程度的丙二醛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上年12月份到当年1月份,上升幅度较大的有红花木莲、深山含笑和四川含笑,而从1月份到3月份,增加幅度较大的为广玉兰、桂南木莲、深山含笑和云锦杜鹃等树种。3)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深山含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大部分树种的SOD活性都呈现与气温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除了广玉兰的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其他树种则不断上升,但不同树种POD活性大小及变化幅度不尽相同,POD活性最高且变异性最大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只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树种之间差异不明显。通过分析4个表征植物耐寒性的生化指标,显示出可溶性糖含量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植物随着气温变化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可作为本地区植物耐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不同树种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存在差异,在选择表征植物耐寒性的生化指标时,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发酵园林废弃物对盐渍土性质的影响及其固碳减排效应,利用大田试验,设置发酵园林废弃物施用(T1)、混施膨润土(T2)与对照(CK)3组处理。通过土壤pH、EC、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速效氮磷钾、有机碳储量变化(ΔSOC)、微生物量碳(MBC)、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堆肥相比于传统焚烧处理可减少53%碳排放,发酵园林废弃物的施用可使ΔSOC增加5~24倍。T1、T2组处理的土壤容重与EC显著低于CK组,总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显著高于CK组。T2的养分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含量均为CK组的2倍,堆肥与膨润土混施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酵园林废弃物的施用还可以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真菌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被孢霉门为主要的优势菌。Pearson相关分析也表明: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与有机碳储量、微生物量碳、土壤养分等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盐分、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6.
以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公园26种常见树种配置为研究对象,应用Dustmate手持PM_(2.5)监测仪监测各配置PM_(2.5),结合气溶胶再发生器和叶面积扫描仪,分析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以综合探讨不同树种配置PM_(2.5)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各树种配置中PM_(2.5)浓度呈现上午高、下午低的趋势,14:00最低。各树种配置中PM_(2.5)平均值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阔阔混交林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且6月9月7月10月5月8月。不同树种配置对PM_(2.5)的吸附能力差异较大,表现为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阔阔混交林。因植物吸附PM_(2.5)能力取决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及其叶面积指数,进行树种配置时需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将不同生活型和具不同叶习性的植物合理混交配置,从而提高植被吸附和调控PM_(2.5)的能力,为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降低空气中PM_(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齐齐哈尔市园林树木害虫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园林树木害虫进行了详细调查,查清齐市地区园林树木害虫共有6个目,23个科,55种.其中烟角树蜂、杨潜叶跳象、毛翅夜蛾为我市新记录种.并将园林树木害虫分为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三大类,提出无公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8.
武汉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实验对武汉市城区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与叶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尘源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乔木中悬铃木滞尘能力较高,可达6.9345 g/m2;小乔木中紫薇和紫叶李是滞尘能力较高的树种,滞尘能力分别为1.9543 g/m2和1.8790 g/m2;灌木中红花檵木和杜鹃等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分别可达4.0373 g/m2和3.8875 g/m2;(2)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结构发现:叶表具毛被、褶皱、较深的不规则网格等特征的树种滞尘能力较高,叶表平滑或叶表网格结构规则且较浅时滞尘能力较低;(3)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尘源条件下滞尘能力差异显著,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越高,滞尘能力也越大。以车流量近似模拟尘源条件表明,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城市园林公墓中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松柏类乔木是目前我国公墓绿化主要树种,但对它们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功能却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了园林公幕绿化树木绿蚀控制机制和潜能。研究发现,林木具有缓冲高强 度降雨对土壤的滴溅侵蚀和减少有效降雨的能力,使林下土壤溅蚀量减少了约20%,土壤流失量降低了43.20%,同时,树通过其根系的牵引效应根据际土层的抗滑动能力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10.
1 资源概况1-1 资源种类  河南太行山区木樨科野生树木资源主要有以下种类(表1)。  表1 河南太行山区木樨科野生树木资源种类属  种拉丁名  类 型花 色花  期雪柳属雪柳Fontanesiafortunei灌木白色4月~5月白蜡树属小叶白蜡树Fraxinusbungeana小乔木白色5月白蜡树F.chinensis乔木大叶白蜡树F.rhynchophylla乔木连翘属连翘Forsythiasuspensa灌木黄色3月下旬~5月上旬丁香属北京丁香Syringapekinensis灌木或小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