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彰武县阿尔乡围封沙地的地貌特征及土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彰武县阿尔乡围封沙地按地貌特征可分为五种地貌类型:即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风蚀洼平地和丘间低地。五种地貌类型上的植物组成、植被覆盖率、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颗粒组成都具有明显差异。土壤调查结果表明:风沙土的土壤剖面特征是沙层深厚,没有明显的剖面层次。腐殖质层薄,表面有沙压层存在;土壤水分特征是水分含量低,蓄水能力差,没有底墒;土壤养分特征是有机质含量低(0 . 13 %~1 .0 1% ) ,全氮含量低(0. 0 480 %~0 . 0 913 % )。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即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土壤颗粒组成特征是砂粒含量高(79. 97%~95. 5 3 % ) ,粘粒含量低(3 . 3 7%~9. 83 % )。粘粒含量分布规律为: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砂粒含量分布规律为: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  相似文献   
102.
2004年9月9日晨7点半左右,某化工厂四车间蒸发岗位,由于蒸汽压力波动,导致造粒喷头堵塞,当班车间值班主任王某迅速调集维修工4人上塔处理。操作工李某看看将到8点下班交班时间,手里拿套防氨过滤式防毒面具,一路来到64米高的造粒塔上,查看一下检修进度。看到维修工们正在紧张地拆卸法兰螺栓时,就关心地说:“要注意安全啊!”螺栓拆完后,维修工们用撬杠撬离喷头,李某站在维修工们的身后仔细观察。当法兰刚撬开个缝,  相似文献   
103.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 μg·(kg·h)-1和2.8 μg·(kg·h)-1(63 d)增加到16.0 μg·(kg·h)-1和3.2 μg·(kg·h)-1(75 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 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 μg·(kg·h)-1(75 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 ,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 ,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 ,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归纳固体绝缘材料领域介电击穿电压测试中绝缘油遇到的典型案例,深入总结分析了油品杂质、气泡、气体、水分、油品的老化等因素对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探索性的使用恒温测试方法提高绝缘油的耐压等级。  相似文献   
106.
PE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入渗模型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5组微塑料添加处理(0,1,2,4,6g/kg),研究了不同微塑料含量对湿润锋运移和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主要入渗模型在微塑料污染土壤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当含量达到T2时(微塑料含量2...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以风化煤、碳酸钙与亚硒酸钠为主要原料组配的土壤改良剂,结合稻田水分管理(抽穗扬花期后保持80%田间持水量),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改良剂和水分管理对稻田水稻土和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及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改良剂结合稻田水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水稻根际土壤与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在盆栽环境中,土壤改良剂+水分管理的处理与对照相比,水稻根际土壤甲基汞含量降低了86.6%,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降低了65.2%;在大田环境中,土壤改良剂+水分管理的处理与对照相比,水稻根际土壤甲基汞含量降低了77.4%,水稻籽粒中甲基汞含量降低了60.6%.②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在盆栽环境中提高了约0.3,在大田环境中提高了约0.2.同时,土壤改良剂加入土壤后,水稻在湿润状态下有效穗、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没有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土壤改良剂配合农艺调控措施(水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汞污染稻田甲基汞暴露风险,且高效绿色,对于实现轻中度汞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典型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成土母质镉污染稻田土壤进行水分管理对水稻镉吸收累积的影响,以南方典型成土母质花岗岩、板页岩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3种水稻土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pH值、DTPA提取态重金属、水稻根表铁膜以及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处理使花岗岩、板页岩和紫色砂页岩发育水稻土pH升高了0.17~1.33个单位.在水稻灌浆和成熟期,淹水处理的3种水稻土DTPA提取态镉(DTPA-Cd)含量较干湿交替降低了14.39%~36.56%(P<0.05).但淹水处理土壤DTPA提取态铁(DTPA-Fe)含量较干湿交替上升了35.35%~347.25%(P<0.05).3个生育时期水稻根表铁膜镉、锰(除铁膜铁外)元素含量在2种水分处理下变化趋势均为分蘖期 < 灌浆期 < 成熟期.淹水处理使3种稻田土中糙米镉含量较干湿交替降低了57.84%~93.79%,且花岗岩、板页岩发育水稻土淹水处理降镉效果显著(P<0.05).将3种水稻土土壤pH、DTPA-Cd、DTPA-Fe、根表铁膜以及糙米镉含量进行相关性及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发现淹水降低稻米镉累积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pH及增加土壤Fe的有效性,从而降低了土壤Cd的有效性,并且改变水稻根表铁膜对镉的吸附固定量.因此,水分管理模式调控稻米镉累积效应在不同土壤母质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受土壤理化性质及根表铁膜等多重因素影响,且在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上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一致.在镉污染的花岗岩、板页岩发育水稻土上进行水分管理可有效降低土壤镉的有效性,达到削减水稻对镉吸收累积的目标.综上,对于水分管理调控水稻镉吸收累积应根据成土母质类型区别进行.  相似文献   
109.
论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水分来源的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δ18Ο)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效应.旱季小叶杨主要利用10 cm土层以下的水分,对100~1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最高,达25.6%;沙棘对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高,达26.5%;为了避免种间竞争,小叶杨很少利用表层(0~10 cm)土壤水分.雨季小叶杨主要利用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高达70.9%,沙棘主要利用30~60 cm土层的水分,达73.5%,其次是10~30 cm土层,达17.4%.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不同策略合理利用旱季有限的水分,而在雨季水分供给充分时,均优先利用浅层水源,使其组成的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矿区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0.
吴铁  赵春丽  刘大钧  顾睿 《环境工程》2015,33(4):146-149
针对钢铁行业废水特点,分析了目前钢铁行业各工序及全厂主要废水污染控制措施,重点分析了二级反渗透工艺的主要流程及进出水水质,以及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型钢铁集团的现场调研,以太钢采用的反渗透和蒸发结晶工艺为例分析了钢铁行业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该技术可以很好解决钢铁行业浓盐水的外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