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五里湖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为对其治理提供依据,在该湖区设置了4个采样点,对底泥的表层样、柱状样、间隙水样和上覆水体作了重金属和营养盐分布测试,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积累指数评价,五里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总体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根据超出背景值的倍数分析,五里湖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Cd>Pb>Hg>As>Cr。重金属含量表层(0~5 cm)相对较低,第二层(5~10 cm)和第三层(10~20 cm)是主要的污染沉积层,这与底泥沉积特征是相对应的。表层底泥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757 6~0.862 2之间,显示了污染物质的同源性。表层底泥和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湖水,相对于湖水呈可释放状态,是湖体内源污染之一。  相似文献   
62.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82  
王海  王春霞  王子健 《环境化学》2002,21(5):430-435
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和ICP-AES测定了太湖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探讨了沉积物总有机碳(TOC)与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1)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64.
苏南太湖地区农田水中COD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5.
太湖藻类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生才  陈伟民  高光 《生态环境》2004,13(4):500-502
分析太湖鲜底泥和干底泥中活体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几种太湖水华优势藻类经过低温、低光处理后的变化,探讨了太湖水华中的优势藻类对湖泊不良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鲜底泥中检测到11种活体藻类。经低温(5~6℃)处理的底泥中检测到8种活体藻类,总细胞密度为2100个·mL-1,比常温(10~28℃)下保存的底泥中的活体藻类种类(4种)更多,总细胞密度(1090个·mL-1)更高。长期干旱处理也不能使底泥中的藻类完全失去生命力;经过低温、无光处理7个月的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能力,只是微囊藻的对数生长期比对照出现的晚一些。它们在湖泊中广泛存在,在水华中的爆发的特性是与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6.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67.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8.
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已影响太湖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了太湖污染来源及污染状况探讨了太湖污染的发展原因,指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如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治理,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69.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 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构成,列举了国内外目前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就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 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0.
太湖水质指标相关性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研究太湖第一阶段治理水质富营养化的特征,根据1999年10月采样数据,对总磷、总氮等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透明度与叶绿素a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聚类图中,悬浮物与总磷、总氮显示出密切关系。指出农村面源仍是太湖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