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41篇
综合类   88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国情和开展环境教育的特点、方式。  相似文献   
52.
浅析农村环境安全屏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对我国农村环境安全是关注的,但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环境污染仍在加剧,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农村环境安全保护屏障的构建。  相似文献   
53.
论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述湘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1):11-12,24
介绍了环境意识的基本内涵,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以及环境意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湖泊综合治理,单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湖区周边的广大群众,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湖泊的治理和建设中去,湖泊治理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专家对“可持续生活方式”有不同的定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加入环保意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我对这一概念的浅显理解,也更倾向于将“可持续”生活方式称作“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6.
汉唐 《环境导报》2003,(7):41-41
环保究竟是什么呢?是每年的地球日或者环境日?禁用一次性筷子?上街头发传单?模仿别人走长江,走黄河,走长城,“苦行僧”般的做法就是环保?有的一想到环保就想到捡垃圾。环保就只有这样吗?去年冬季,英国动植物保护国际、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与《中国青年报》共同举办了“大学生西部生态考察活动”,当时报名者众多,参加竞选的同学都提交了论文,谈了各自对环境现状的看法和见解,即使是非专业的也谈得相当专业,令活动组委会的专家称赞不已。这说明大家对环保的理解还是相当可以的。可惜该活动的参加人员有限,仅有10名同…  相似文献   
57.
吴建民 《环境》1998,(8):34-34
教育是兴国之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并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青少年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动员多方力量,采取不同形式,利用各种场合,抓住所  相似文献   
58.
汪永展 《环境》2006,(8):96-97
电影《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的行为一时间弄得沸沸扬扬。这不仅仅是老百姓对公众人物社会责任感的质疑,更是我们这个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有了空前的提高。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9.
环境教育:一个难以言尽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北京月坛中学的学生孙冉的《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从素质差异看教育差异》一文。小作者从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出发,发现了中日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差异:与中国青年不同,日本青年为避免“热岛现象”而宁用扇子不开空调;为避免地铁站成为垃圾站而将废物装进手提包带回家;爬山时尽管身体处于极限状态也不忘捡垃圾……。结合近年来媒体关于学生破坏环境的诸多报道,我们不难得出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低效这一结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观念落后陈旧,环境思想空泛。“人类中心”的自然观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人类可…  相似文献   
60.
杨绍球 《环境导报》2003,(14):45-45
重视环境教育中的自主构建一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过程的实践环节,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动手”实践。二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体从形式上的参加变为实质上的参与,从中不断地“设计”、“反思”、“获得”,从螺旋上升的自我生成中提升自己,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环境教育中的整合学习学校环境教育涵盖着诸多学科的思想、知识,因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