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外加气体对等离子体降解水相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等离子体在内电极通氧气、氮气、空气和氦气条件下降解甲基紫的机理。研究表明,在该等离子体发生器结构下,等离子体能降解甲基紫,且在不同气体气氛下的降解产物不同,在氧气氛围下为含-CO和-OH物质及直链烯烃,而氮气氛围下是含-N、-NH和-OH的芳香类物质及小分子烃类物质。研究同时表明,等离子体降解水相中有机物时应在氧气介质中进行,如用空气则有可能会造成水体中NO3^-过高。  相似文献   
22.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l投加量分别为10 g/L、30 g/L和200 mg/L的条件下反应240 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物质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2000 Da以下,以脂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了大幅度提高,BOD5/COD由0.08增加到0.53.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23.
以垃圾衍生燃料(RDF)为研究对象,在600~1100℃条件下灼烧RDF灰渣,对灰渣中的主要元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F灰渣中主要元素包括硅、氧、铝、钙、镁、钾、钠、碳、硫、氯、磷、钛、锌等;灰渣中的可溶盐倾向富集在≤0.3 mm的灰渣颗粒上;在600~1000℃范围内,其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在1100℃则大幅度减少.随着温度的上升,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硫元素转化为硫酸盐,随后部分再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氯元素转化为以氯化钠和氯化钾为主的氯化盐,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相变转化为气体.硅、氧、铝、钙、镁、磷等元素留存于废渣中,随着温度提高,发生复合化学反应,相互键接形成复合硅酸盐物质.  相似文献   
24.
以PCBM为初始原料,经过水解、酯化反应,生成3类富勒烯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元素分析仪、质谱(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目标物的光学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目标物PCBTE、PCBBE、PCB(4-MOB)M的LUMO能级分别为-3.91 V、-3.88 V、-3.94 V。  相似文献   
2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同时具有多种特性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处理工业废水,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对国内外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印染、电镀、食品加工、造纸等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6.
高效烃类降解菌在稠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稠油污水中筛选出四株高效烃类降解菌株,经初步鉴定HD-1、HD-2、HD-4为假单胞菌属,HD-3为芽孢杆菌属。研究了菌株对高温高盐环境的耐受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降解效果时各菌的投加量。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探索了高温环境下所筛选菌株对稠油污水的处理效果,重点研究菌株对含油量和COD的去除能力。通过逐渐缩短停留时间,最终将停留时间缩短为8h,发现这种条件下,出水的含油量<1mg/L,达到了高压注汽锅炉用水的标准,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0%,去除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7.
比较了9种壳寡/聚糖系列衍生物作为吸附剂对同一浓度铅离子的吸附,结果为交联香草醛壳聚糖(CTSV-G)〉香草醛壳聚糖(CTSV)〉羧甲基壳聚糖(CM-CTS)〉巯基化壳寡糖(O-CTS-SH)〉壳寡糖(O-CTS)〉香草醛壳寡糖(O-CTSV)〉壳聚糖(CTS)〉壳寡糖硫酸酯(O-CTSS)〉羧甲基壳寡糖(CM-O-CTS);比较了同一吸附剂对不同浓度的铅离子的吸附率,其吸附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了各吸附剂在铅、镉、铬金属离子竞争中对铅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吸附剂对镉和铅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可达80%,对铬离子吸附较少,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28.
研究非常温下温度对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的影响。通过电火花点火方法,以甲烷为试验气体测得最小点火能测试系统的敏感条件,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在20~80℃范围内、测试系统可靠、气体敏感体积分数下,测试烃类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的敏感间隙为1.5 mm,敏感电容为60.168p F。试验测得甲烷最小点火能为0.263 m J,与文献值0.28 m J基本一致,测试系统可靠性好。丙烯、异丁烯、异丁烷和环氧乙烷的敏感体积分数分别为4.8%、3.3%、3.2%和8%。在20~80℃范围内,这4种烃类气体的最小点火能都随温度升高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为避免具有同样性质的可燃气体发生燃烧或爆炸危险,需密切关注此类气体自身温度及其生产、储存和工业使用过程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针筒采样、大口径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正戊烷等8种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良好,甲烷、乙烯、乙炔、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和正戊烷的检出限分别为0.09 mg/m3、0.20 mg/m3、0.18 mg/m3、0.29 mg/m3、0.28 mg/m3、0.37 mg/m3、0.16 mg/m3和0.56 mg/m3,RSD<8.0%,加标回收率为80.5%~104%.  相似文献   
30.
渤海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GC/MS测定了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解析了PAHs的来源。结果显示:除了萘、苊烯、苊在部分样品中未检出之外,其他13种PAH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总PAHs的含量范围为:(148.27~1211.81)10-9,平均值为507.1310-9。TOC(总有机碳)与总PAHs显著相关(R=0.66,P= 0.0002),表明TOC对研究区域PAHs的分布有重要作用。该海域PAHs以高环(4~6环)为主,轻重比值(LMW/HMW)表明该区域的PAHs主要来自高温燃烧源。分子诊断比值分析也表明,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煤炭和石油燃烧。主成分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CA-MLR)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源、交通源(石油燃烧)、焦化源和石油源,其贡献分别为54.3%,28.6%,13.4%和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