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17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387篇
基础理论   455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8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比较加压液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效率,并对目标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作为分析方法,共分离检测出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别为萘、苊、苊烯、氟、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结果表明:加压液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均可以有效提取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类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析公园地表土中多环芳烃类成分。  相似文献   
992.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土壤中6种氯代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研究证实该法的最佳萃取条件为:10.34 MPa压力,100℃萃取温度下,以1∶1(V/V)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静态萃取10 min,循环4次。GPC净化过程用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混合液1∶1(V/V)做洗脱液,目标物的收集时间为25~35 min。方法对Cl-PAHs在1~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4~0.999 7;LOD和LOQ分别为2.6~25.1 pg/g和8.7~83.6 pg/g;各目标物的低浓度回收率为64.1%~117.6%,RSD12.05%;高浓度回收率为59.1%~105.3%,RSD9.81%。研究证实该法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并应用该法对某化工园进行了氯代多环芳烃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3.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 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正最近新闻里又曝出方便面中检出苯并芘的新闻,让人们对于油炸食品和苯并芘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关注。苯并芘是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代表物质,特别是3,4-苯并(α)芘,是一种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它在体内蓄积性不强,代谢清除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接触性致癌的效果比较强。曾有实验证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耳朵上,几十天之后,兔子耳朵上便会长出肿瘤。在人体当中,和苯并芘最能密切接触的,除了肺,就要算是消化道了,所以,如果不注意远离生活中的苯并芘来源,食道、胃和大肠等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995.
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布设4个采样点,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分别同步采集4个点位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采用HPLC进行分析并计算2个采样期内PM_(10)和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和种类。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供暖期PM_(10)中PAHs浓度为56.19 ng/m3,PM_(2.5)中PAHs浓度为48.85 ng/m3;中心城区非供暖期PM_(10)中PAHs浓度为18.86 ng/m~3,PM_(2.5)中PAHs浓度为14.53 ng/m~3。不同采样期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均为供暖期明显大于非供暖期。中心城区供暖期大气颗粒物吸附的PAHs以4环以下的组份为主,非供暖期则是5~6环的高环数组份偏多。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供暖期颗粒物中PAHs来源于燃煤排放叠加机动车排放,与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锅炉关系密切;非供暖期则是以机动车排放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996.
李贞燕  陈冰  平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267-2270
为了探讨紫外光光解人工模拟油田采出水中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利用自制反应装置对油田采出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紫外光光解做了一个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紫外光光解对油田采出水中的多环芳烃萘和芴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实验室的测试表明,与紫外UVA(365 nm)、UVB(308 nm)的光照相比,紫外UVC(254 nm)在光照60 min的条件下,2种多环芳烃各自的去除率都近似达到了99%。可见,在光解效力和暴露时间两方面,紫外UVC对采出水中萘和芴的去除具有相对稳定和比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表面活性剂和多环芳烃(PAH)的混合溶液,选取了具代表性的表面活性剂(TX100)和PAH(菲(PHE)等)。实验结果表明,流量越低、活性炭填充量越多、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PAH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和PAH的去除。定义了有效回收时间,该时间是指PAH穿透10%的时间与表面活性剂穿透90%的时间之差,该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采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TX100和PHE进行了吸附模拟,效果均较好;BDST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当活性炭对TX100的吸附接近饱和时仍对PHE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法可节约运行成本0.06元/L。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湿式流量计累积计量,以高温玻璃纤维滤筒采样。重量法、HPLC法——荧光紫外串联,检测了改型沥青炉中有害物——有机物总量、多环芳烃总量(PAH)、苯并(a)芘(Bap)的浓度及净化效率。其平均净化效率为98.7%~99.8%.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