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0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7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我国高校在防灾减灾类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灾害学的学科地位较低、防灾减灾类学科及专业设置不灵活、学校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条例的约束等。从我国学位管理制度谈起,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专业设置与交叉学科发展情况,探讨我国防灾减灾领域学科发展及专业设置对防灾减灾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我国学位管理制度的改革,确保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二是对灾害科学的研究走向系统化、社会化,发展国内高等学校防灾减灾类专业本科教育;三是防灾减灾类专业课程设置从横向和纵向上都要体现综合和交叉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6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63.
文化,是人类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恐怕也是被使用得“最滥”的词语之一。据统计,“文化”的定义多达160个以上,也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奇迹”吧。许多事物后面都可以挂上个“文化”,不分大小,不分虚实,都有文化: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吃喝拉撒;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到工业文化、农业文化,再到茶文化、酒文化,几乎整个世界都是文化。  相似文献   
64.
<正>《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篇首页请附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务)、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同时提供方便联系  相似文献   
65.
在21世纪到来之际,在世界范围里,人们纷纷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回顾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和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其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通常受到重视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然而,减少灾害损失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史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一系列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6.
王瑀 《防灾博览》2009,(5):40-41
国际减灾战略组织公布减灾术语的目的促进人们普遍理解和使用减少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协助政府、从业人员和市民为减少灾害而努力。  相似文献   
67.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8.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纳入依规划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9.
我国城乡应急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刚刚到来的2009年,不能不回望震撼人心的2008年,虽然<中国环境报>在对比2007年大事时表示,2008年并没有发生那么多突发性群体事件,但我要说2008年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不断,其影响力是近十年来国内少有的.也由于有关专家在盘点并归纳新世纪的"灾事"及管理对策时说,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要稳步推进,并宣称国际化配合是当务之急.据此我的观点是,我们不仅应理性分析2008年"灾情"的教训,同时要对安全发展我国城乡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王文生  陆凯  迟彩芬 《安全》2009,30(6):40-40
随着当今社会的需求,一些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等货物贮存场所进一步扩大增容。由于这些物品的特殊性质,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雷电作为自然界一种不可预见的天气现象,对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有着致命的危害。那么,如何在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检测中更直接、更快捷地发现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