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41.
陕西省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西省重金属工业污染源为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重点比较了1991~2009年近20年以来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铅>砷>镉>六价铬>汞; 1991~2009年,重金属排放总量呈较大下降趋势,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1991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渭南市和渭河流域,2009年则转移至西安市和嘉陵江流域; 1991年和2009年,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铅排放应作为整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42.
绿色增长是实现人地协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在系统梳理绿色增长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增长系统作用机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7年城市绿色增长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城市绿色增长水平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波动上升变化过程。(2)空间分布上,城市绿色增长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空间演化上,地区内差异略呈下降趋势,而地区间差异上升趋势明显。(3)区域生态环境(X3)、生活质量环境(X4)和政策支持环境(X5)是制约陕西省绿色增长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且不同准则层在城市间的障碍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4)全省层面上,对城市绿色增长水平阻碍作用最大的5个因子依次是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X43、单位GDP能耗下降率X31、科研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数X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49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42;在城市层面上,X54的阻碍作用最强,其次是X43X31、每万人拥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辆数X48以及人均GDP X21。(5)外部环境驱动方面,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两个要素对陕西绿色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贸易水平、市场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据此,从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体系、完善绿色增长相关政策制度、优化外部环境条件等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省植被碳汇提质增效优先区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陆地植被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为有效识别植被碳汇服务功能提质增效的优先区,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陕西省植被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分布格局,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林草生态建设碳汇增长空间差异,确定林草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对象区域。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也主要发生在三者之间;(2)1980― 2020年陕西省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增加91.88×106 t,增幅3.16%,呈现出“总体上南高北低、局部地区明显过高或过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3)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碳汇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一定的空间趋同集聚现象;(4)陕北地区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极优先区和优先区,陕南地区为中等优先区,关中地区为一般优先区。研究基于不同区县生态系统碳汇年均增长率的差异,确定生态治理优先区域,可为实现生态修复工程主导模式的分区管理以及碳汇能力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4.
通过分析2002~2011年间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的变化,基于LMDI模型分解方法,探讨了10年间建设用地变化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序内,陕西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量均呈增长态势,建设用地年扩展率1.25%,碳排放年均增长8.84%,建设用地变化与碳排放量正向效应显著,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度为12.36%,对建设用地采取总量控制原则,能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对陕西省实现"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5.
正3月21日至22日,由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岳喜栋、省公安厅法制总队副总队长孙小冰、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部副部长卞建峰等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西安、铜川两市开展《陕西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草稿)的实地调研工作。调研组先后考察了西安市绿地假日酒店,中石油铜川销售分公司油库、铜川宾馆正大百货商场、铜川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并在实地考察后组织全市消防监督员代表、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  相似文献   
246.
2013年12月16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省公安厅出台的改进作风便民利民8类50项措施。此次出台的50项措施旨在积极改进优化护照办理、身份证办理、消防建设项目审查、交通违法罚款缴纳等事项的处理流程,其中涉及消防工作的便民利民措施有10项。  相似文献   
247.
利用2010年陕西省制造业就业人数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行业区位基尼系数,同时运用C3值判断市域行业分布的不平衡性与特征,分析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陕西省制造业集聚度总体上较高,11个行业高度集中,12个行业比较集中,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特征较其他产业更明显;行业集中度呈现出关中地区高,陕南、陕北低“中心—外围”的空间特征.研究认为,资源禀赋差异、规模经济效应和政策因素对陕西省产业集聚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8.
近日从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高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由陕西省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和青岛新天地投资有限公司(民营)共同出资建立的陕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一期项目顺利建成,将于2016年6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249.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陕西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全国的52%,人口和经济集中的关中地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针对生产用水消耗问题,采用LMDI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用水变动的驱动因素及影响程度。根据本文对陕西省2001年至2011年生产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分解分析,可以得到4个结论:1陕西省生产用水消费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用水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生产用水量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脱钩"效应;2经济规模效应是驱动陕西省生产用水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带来的用水压力依然巨大,如果不考虑结构调整和用水效率进步,10年间陕西省用水量增长幅度将超过140%;3农业生产比重的下降是经济结构效应驱动陕西省生产用水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行业的结构调整总体上对抑制用水增加起负面作用;4通过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陕西省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农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矿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耗水行业的用水效率提高有效减少了用水总需求。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建议:1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从而有效抑制生产用水的快速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降低高耗水产业的比重,依托陕西省的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提高高效用水行业的经济结构比例;3强化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定额管理,通过阶梯水价、节水奖励政策促进企业积极研发使用低耗水的生产工艺;4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兴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降低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250.
近一段时间重特大矿难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社会和国际影响非常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等都对这些事故做了一系列的批示。新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11·28”矿难职工家属,悼念因公遇难的职工,慰问救护队员和灭火队员,到井下看望一线工人。2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就安全生产做了研究,会议确定采取7项措施大力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