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2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794篇
安全科学   35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05篇
综合类   2700篇
基础理论   755篇
污染及防治   226篇
评价与监测   303篇
社会与环境   342篇
灾害及防治   17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的Cu2 + 吸附细菌Pseudomonasputida 5 x对Cu2 + 的吸附容量 .结果表明在低硫培养基中 ,当P putida 5 x细胞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溶量最低 .而当生长进入稳定生长期的后期或死亡期的早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最大 .实验结果还表明 ,高浓度的Cu2 + 对对数期细胞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 ,而对死亡期的细胞影响较小 .早期研究已证明细胞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细胞表面某些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亲和性的功能基团 (如某些膜蛋白及羰基化合物 )有关 .利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表面结构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 ,发现生长后期细胞表面吸附有较多的Cu2 + ,这表明生长后期的细胞表面可能含有较多的这类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72.
环境因素对凤眼莲生长及净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凤眼莲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各类污水污染物的高效净化作用,而被大量研究和广泛应用于水域净化和污水处理。本文总结了凤眼莲在污水处理中,气候因子(光、温度等)及污水中污染物成分(氮、磷、盐分、氰、酚、重金属等)对凤眼莲生长及净化作用和效率的影响,为凤眼莲进一步应用于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ne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尝试测量不同国家或地区为其后代保持良好环境状况的能力,从而为环境决策建立基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ESI的发展、内涵、指标设置及其方法学:列举了2002年报告的ESI用于测量142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果,分析了典型国家(含中国)的不同表现;最后,概要地评述了ESI的特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75.
Picea mongolica W. D. Xu.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 The spruce forest is only found in semi-arid habita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ased on the simulative defoliation experiment, it was proved that Picea mongolica seedlings ha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effects under the certain defoliation rate.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n growth indexes showed that in PM I (natur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Picea mongolica forest), the differences of H1 (height in June 23 ) and H2 (height in September 3)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diameter at the breast height)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PM Ⅱ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Betula platyphylla Suk. forest), the difference of H1 was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of H2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obtained. In PM I,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were 0.7628, 0.7436, 0.5725,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0.6056, 0.5802 and 0.2909 respectively. In PM Ⅱ,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are 0.5012, 0.3421, 0.2488,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are 0.4137, 0.2633 and 0.0747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ction of compensatory growth mechanisms in spruce seedlings required a threshold level of defoliation, and the insects in Picea mongolica forest could be controlled in a certain de clree.  相似文献   
76.
为进一步优化Ch-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的处理及铬渣的解毒效果,以细菌总数和6价铬的还原率为指标,详细考察了外控电位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细菌生长及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不锈钢电极和铂电极体系对细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而采用石墨电极细菌的培养效果欠佳.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Ch-1菌株时,Cr(Ⅵ)的最终还原率与初始Cr(Ⅵ)浓度无关,24h时Cr(Ⅵ)的还原率均达到了100%;但就还原过程而言,动态培养对Cr(Ⅵ)的还原速率明显优于静态培养,外控电势能够增强或抑制Ch-1菌株的生长及活性,0~-900 mV的负电位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而400 mV以上的正电势对Ch-1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800~ 200 mV的电势范围内,Ch-1菌株还原6价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此范围外其还原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7.
本对唐山市陡河水质进行了调查,查明了三氮盐对陡河水质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长沙市芙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进行了探讨.在运用主成分分析中,设计了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综合评价系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系数.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五个方面对芙蓉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9.
苹果角质层的组分特征及其对甲萘酚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桂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81-1886
为能够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植物角质层上的吸附行为,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酸解)分离得到7种苹果角质层组分,探讨了角质组分对甲萘酚的吸附特征及其与结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苹果角质层由44.7%蜡质、34.6%角质单体、13.6%糖类、7.5%生物高聚物(cutan)组成,脱蜡、皂化脱角质单体后角质组分的极性指数((O N)/C)增大,而酸解脱糖后(O N)/C则减小.角质层组分对甲萘酚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N=0.551~0.918),而高浓度时的等温吸附曲线则呈线性,表明植物角质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除了分配作用之外,还存在其它的特殊作用.苹果角质层(ACI)对甲萘酚的吸附系数(Knc)为442,脱蜡、脱糖后角质组分的KDC.值增大,而脱角质单体后Kuc值则大大减小,表明角质单体是主要的吸附介质;蜡质、角质单体、糖类组分对角质层吸附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角质组分的Koc值随其(O N)/C变化出现"峰值",意味着甲萘酚与角质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最佳的极性匹配.  相似文献   
80.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根据2000年至200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MPI的计算式是:MPI=10^(2 k)[∑(Ai—Bi)]/S^1 k,式中Ai和Bi分别是密度和生物量优势度大小顺序的第i个累积百分优势度的数值,S为采集到的物种数,K为常数,K=|∑(Ai-Bi)|/∑(Ai-Bi),当∑(Ai—Bi)为正数时,K=1:∑(Ai-Bi)为负数时,K=-1.MPI越小。沉积环境越清洁.反之,污染越严重.MPI的优点是实现ABC法的数字化,而且反应灵敏,评价结果比种类多样性指数(H)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