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沉水植物狐尾藻在低、中、高营养底泥腐解过程中胡敏酸(HA)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不同营养底泥对沉水植物腐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底泥营养水平越高,狐尾藻腐解得越快(P<0.05),释放出更多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总氮(DTN)、溶解性总磷(DTP)和腐殖质;底泥营养程度与HA的疏水性、分子复杂性、分子量大小呈正相关(P<0.05);荧光鉴别出不同营养底泥HA都含有1种类蛋白质组分C2和2种类富里酸组分C1、C3,且类富里酸组分和类蛋白质组分在不同腐解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组分特征;不同营养底泥不同时间提取的HA红外图谱较为相似,表明不同腐解条件不同时间提取的HA含有相似的官能团,狐尾藻腐烂高营养底泥组提取的HA含有更多的芳香性物质和有机磷.采用光谱分析法对狐尾藻腐烂分解HA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可深入了解不同营养底泥对沉水植物腐解的影响机制,为湖泊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为了阐明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形态演变机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垃圾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与Cu(Ⅱ)的络合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CDOM中含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及类胡敏酸物质,随着填埋时间的延伸,类蛋白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填埋垃圾CDOM中类蛋白物质对Cu(Ⅱ)络合能力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存在差异,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00~5.7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22.78%~95.30%之间;而类腐殖质与Cu(Ⅱ)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变化较小,类胡敏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71~5.54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2.35%~61.46%之间,类富里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44~5.2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6.14%~57.22%之间.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与Cu(Ⅱ)的结合能力都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增加,并且类胡敏酸物质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强于类富里酸,但参与配位的官能团较类富里酸少.  相似文献   
53.
亚热带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CDOM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对我国亚热带地区闽江、木兰溪、九龙江河口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进行了组分及来源分析.研究表明从养虾塘水体CDOM荧光光谱中解析出4个有效PARAFAC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蛋白质物质和2种类腐殖酸物质,其中类蛋白质组分是河口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主要组成部分.水体的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表明河口区滨海陆基养虾塘水体中C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而腐殖化指标HIX表明养殖塘水体具有弱腐殖化特征.类蛋白质组分与类腐殖质组分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和地化行为,盐度与CDOM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而DOC与CDOM中类腐殖质组分(C2、C3)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养虾塘水体CDOM的光化学性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建立了适用于二维水下目标声散射声场计算的并行FDTD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对入射波激励目标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时域分析,从各个时刻的瞬态声场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衍射、透射和散射现象,并且能够直观地给出声场分布形态以及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通过算例测试了其在不同数目节点机参与下的计算耗时、内存耗用、并行加速度和并行效率。分析了计算耗时、内存耗用、并行加速度、并行效率随节点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同时还着重分析了并行效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Wastewate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different processing stages of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Xiamen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modeling of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a revealed five fluorescent components occurring in sewage DOM: one protein-like (C1), three humic-like (C2, C4 and C5) and one xenobiotic-like (C3) components. During the aerated grit chamber and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stage, there was only a slight decrease i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350 nm (a350). During the second aeration stage, high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like and short-wavelength-excited humic-like compon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graded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loss of DOC (80%) and a350 (30%), indicating that C1 and C2 were the dominant constituents of sewage DOM. As a result, long-wavelengthexcited C4 and C5 became the dominant humic-like components and the DOM molecular size inferred from the variation of spectral slope S (300–650 nm)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a280/DOC) increased. Combination use of Fmax of C1 and the ratio of C1/C5, or a350 may provide a quantitative indication for the relative amount of raw or treated sewage in aqua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侧风对配对运行时间间隔及跑道容量的影响,基于飞机近距平行跑道的管制要求和运行理念,根据尾流的产生过程、运动特性及配对进近运行模式的特点,对有侧风作用下配对飞机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及跑道容量进行研究。针对侧风加速尾流消散的情况,阐述有侧风影响时实施配对进近的条件,建立侧风影响下飞机配对时间间隔变化模型,并分别从侧风风力大小和风向角度2个方面对不同配对机型下的最大时间间隔和跑道容量进行分析;以上海浦东机场跑道为例,计算侧风影响时不同配对机型下的配对时间间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模型可以准确把握侧风影响下配对运行飞机之间的特征,模型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平行跑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风险评价准确性以有效支撑管道完整性维护,保证油气管道在多管并行敷设下安全运行,提出1种基于博弈论-多维云模型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从并行间距、土壤压实度、土壤导热系数、介质流速、管径、埋深、应急响应时间、上下游截断阀间距等方面建立并行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降低传统赋权方法的主观性,通过结合熵权法改进层次分析法(AHP),从而确定主客观权重,再经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综合计算指标权重;其次,运用多维云模型理论确定风险等级,通过修正各风险评分项的等级区间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各级的综合确定度,并进行等级评判;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所评价管段的指标风险处于中等风险水平,风险可接受,管段的整体风险评价结果良好,有利于并行管道安全管理;实例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8.
氧化亚氮(N2O)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其百年增温趋势是CO2的298倍,大气N2O浓度在持续快速增长中.浅水湖泊是大气N2O的重要来源,为探讨富营养湖泊太湖N2O排放的时空变化及潜在驱动因素,于2月(冬)和8月(夏)不同季节下在太湖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扩散系数-顶空瓶法观测表层水体N2O浓度[c(N2O)]和排放通量[F(N2O)],并讨论分析N2O排放的潜在驱动因素.由于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是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性有机氮(DON)来源组成的有效示踪指标,其迁移转化过程亦会释放大量无机氮,改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因而也能影响N2O排放.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体N2O的浓度和排放通量表现出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强烈受到季节(水温)差异和营养水平的共同影响,其表层水体c(ČN2O)均值为(19.7±2.7) nmol·L-1,F(N2O)均值为(41.1±1.8)μmol·(m2·d)-1,两者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t-test,P<0.01);DOM和DOC等有机质的输入累积能够提高水体N2O的产生和排放潜力,其中N2O排放通量与水体类腐殖质组分C1显著正相关,表征陆源输入的荧光峰积分比值ICIT及芳香性指标S275-295都表明西北入湖河口区积累了大量陆源类腐殖酸,其转化降解对N2O的产生及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结果显示水温、DOM组成来源和营养水平等均是影响太湖水体N2O排放的重要因素.长期连续观测能更好地全面评估各种因素对水体N2O产生及排放的影响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5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算法的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计算的加速方法,同时结合并行系统来共同加速仿真计算。对地形DEM数据进行Daubechies4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地形滤波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降低了其复杂度。继而搭建并行计算系统,将滤波后的地形应用到多个辐射源的仿真建模并行计算,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计算速度。经过对该方法进行多次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提高复杂电磁环境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根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物管理的需求开发的专家配伍系统,该系统可对所有接收入厂废物的来源、运输单位、接收单位、废物的数量、危险成分、形态、入库日期、出库日期等信息进行全程收集,并建立数据库;具有专家配伍功能,可提供对废物焚烧处理的配伍方案,实行人机界面操作,操作简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考虑,提供一体化客户端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