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21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津重污染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天津气象局255 m铁塔垂直4层观测平台(高度分别为3、40、120和220 m),对各层大气中的NOx、O3、SO2浓度(均以φ计)和PM2.5浓度(以ρ计)进行了连续观测,结合同步气象要素分析了2010年10月3—11日天津发生的一次重污染事件.结果表明:在此次重污染事件期间,一次及二次污染物浓度的垂直梯度变化差异显著,φ(NO)、φ(NO2)和ρ(PM2.5)随高度上升而降低,φ(NO)在3~120和120~220 m的递减率分别为58.0%和8.5%,ρ(PM2.5)在3~220 m递减率为13.0%;而φ(O3)和φ(SO2)平均值却随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其中φ(O3)在3~40、40~120和120~220 m的增长率分别为108.0%、19.1%和56.4%,φ(SO2)在3~220 m的增长率为25.0%. NOx主要来源于局地近地面污染源的排放;SO2主要来源于高架点源的排放,O3则来源于局地光化学过程积累;PM2.5受局地排放源和光化学过程的双重影响,垂直梯度变化最不显著. 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使以局地排放为主的污染物积累升高及其伴随的光化学反应造成了天津此次重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992.
中国部分地区铅暴露儿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解析我国现有血铅浓度数据,采用无阈值剂量效应曲线,计算了我国部分地区轻度智力发育迟缓(MMR)的发生概率.最后利用MMR发生率以及生命周期表,计算了相应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血铅浓度几何均值和几何标准差分别为5.94,1.58μg/dL,超标率为12.74%,而由于铅暴露污染所导致的儿童MMR发生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分别为0.78%和0.10a.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儿童的铅暴露风险低于非洲,南美以及部分中东地区,远高于北美以及欧洲,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93.
水质基准甲壳类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筛选我国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 依据其分布范围、 生态学意义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甲壳类生物, 从ECOTOX数据库及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搜集其毒性数据,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对浮游甲壳类和底栖甲壳类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 溞科的溞属(大型溞、 蚤状溞、 僧帽溞和透明溞)、 低额溞属(锯顶低额溞)和网纹溞属(模糊网纹溞)可作为浮游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 钩虾科的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淡水钩虾)、 长臂虾科的沼虾属〔日本沼虾(青虾)〕和方蟹科的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可作为底栖甲壳类基准受试生物. 此外, 由于甲壳类生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排序存在差异, 溞属(大型溞、 蚤状溞、 僧帽溞和透明溞)、 低额溞属(锯顶低额溞)、 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沼虾属(日本沼虾)适用于推导重金属污染物的水生生物基准; 溞属(蚤状溞)、 网纹溞属(模糊网纹溞)、 钩虾属(蚤状钩虾和淡水钩虾)、 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适用于推导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水生生物基准.   相似文献   
994.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规范和文化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得公共生活产生了许多新的伦理问题,面临着新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交往实践前所未有的拓宽了,信息交流产生不对称;二是社会公共生活在"情"和"理"之间矛盾增加;三是群己调适的问题凸显,在"群己"问题上更强调二者的合理性共存.参9.  相似文献   
995.
淡水水生态基准方法学研究:数据筛选与模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基准研究的核心是水生态基准方法学,如何鉴于现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推导出科学合理的基准值,并达到切实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是水生态基准研究的重点。论文从淡水水生态基准方法学中数据筛选和模型计算出发,系统地阐述和比较了现有方法学中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本土物种数据和非本土物种数据、实验室试验数据和野外现场试验数据、常规测试指标和非常规测试指标以及数据的整理等数据筛选原则,并对评估因子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种间关联预测以及生态毒理模型等水生态基准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参照国外水质基准推导的过程及我国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发展我国水生态基准研究中数据的筛选原则以及科学合理的基准计算方法,以期为建立我国淡水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学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精炼铜行业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目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精炼铜的生命周期模型,采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ECER),对比评价了原生铜和再生铜生产的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计算了改变再生铜市场份额所能带来的节能减排削减幅度,并与精炼铜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目标所需的综合削减幅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再生铜比原生铜的ECER指标小62.5%,因此废铜的再生循环明显有利于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再生铜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38.5%提升至《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的40%时,其综合削减幅度仅为13%,远未达到铜冶炼行业的目标综合削减幅度27.8%.因此,精炼铜行业不仅需要更大幅度地提高铜再生比例,同时还需要采用更多清洁技术和改进措施.本文方法可用于计算各种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综合削减幅度,从而帮助判断各种改进方案和措施是否足以达到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在玻璃温室大棚内,模拟太湖的水、土、植物情况,研究了不同生物量苦草在1年内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量的苦草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此差异受苦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苦草生物量为992.00g时,对水体pH值影响最大,不利于苦草吸收NH4+-N和ρ(TOC)的降低;为496.00g时,水体ρ(DO)的周年平均值处于较高水平,约8.65mg/L;为228.00g时,有利于ρ(TP)的降低,不利于其吸收NO3--N和ρ(TN)的降低.其中,生长期,苦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去除率随生物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当生物量达到2380.00g时,去除率放缓;衰亡期,苦草生物量为168.00g时,水体TN去除率取得极大值,为784.00g时,水体TP去除率取得极小值.最终确定214.00g的苦草残余生物量为最佳滞留量,此时苦草密度为118.00g/m2.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产品水足迹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对比目前广泛应用的以虚拟水理论为基础的水足迹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产品水足迹计算方法,并以我国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与虚拟水方法相比,LCA方法评价结果体现了水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便于不同产品、不同生产阶段以及不同产地产品间水足迹的比较。实例研究表明:我国黄河、海河流域小麦水足迹平均为1 262 L H2Oe·kg-1,而长江流域仅为31 L H2Oe·kg-1;小麦生产对我国极度缺水的北方造成的压力远高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LCA方法能科学评价农产品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Pollution of hazardous elements in roof runoff has been a potential danger to aquatic ecosystem as documented in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study, concentrations of lead (Pb), zinc (Zn), arsenic (As), and cadmium (Cd) in roof runoff were measured for short-term rainfall ev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elected elements varied to a high degree during the rainfall period, and the well-known first-flush phenomenon was not observed due to the short-term rainfall patterns. Based on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 (EMCs) and fluxes, the elemental pollution may be ranked as Zn >> Pb > As > Cd. The average levels of Pb and Zn exceeded the fourth class value and fifth class value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in China. The relative high pollution could be caused by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the erosion of crust steel appurtenance installed above the rooftop. Furthermore, elements in particulate form dominated the roof runoff pollution, and the ratios of elements in particulate form to total amounts were 0.6 (As), 0.9 (Pb), 0.7 (Cd), and 0.5 (Zn). This study cleared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elements in short-term storm water roof runoff; it was useful for the selection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000.
To improve material efficiency,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ecomes a focal point in Chinese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t is crucial to cluster economic sectors and determine their priority for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tegrating a set of criteria, a hybrid input-output model and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this study clusters China’s economic sectors and determines their priority on a life cycle basis. China’s economic sectors are clustered into three clusters.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dustrial policy) shoul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sectors in cluster 1 and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sectors in cluster 2.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aterials recycling (two environmental policies) should mainly focus on sectors in clusters 1 and 2. Future industrial policies in China should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two sectors named Manufacture of metal products and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stead of limiting some industries by command-and-control, the best policy option is to remedy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law enforcement. Enterprises belonging to the identified key secto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direct production impacts should be concerned to achieve enterprise sustainabilit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chains, the identified key secto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ccumulative production impacts should be concerned.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he identified key secto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sumption impacts should be concerned to transform consumption styles. Most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can be alleviated not only by technical improvements and material recycling, but also b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ectors in cluster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