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12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其生命承载着多重性的价值.人不光具有自然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价值.这正是人类优越于其它生命的地方.环境论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是把意识的价值还原到自然的价值上去.它肯定了生命的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混淆了人的精神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52.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信息,对于摸清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保护成效,进而提出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2000和2010年为时间点,利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正向逆向转换指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Index,PNTI)模型分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转换趋势,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级标准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2000—2010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也呈增强趋势;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保护作用最为突出,其他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尤其需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53.
磨盘山水库已成为哈尔滨市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解决保护区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在这一地区发展建设无任何污染的有机食品基地,这对农民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利益损失,因此,必须要有生态补偿机制,才能使保护区发展有机食品成为可行。本文为此疑出了建立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法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4.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方式,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文化、科学以及美学和娱乐价值。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截至2007年12月,湖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58个,总面积108.01万h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5.79%。文章在分析已建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类型、物种多样性、区域体系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空缺,提出了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合并、升级、扩区)和新建自然保护区(小区、点)的建议,包括合并堵河源和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扩区,新建三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火烧坪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议,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由于CFCs和HCFCs人工合成制冷剂破坏大气臭氧层,并产生温室效应,因此用自然工质替代合成工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制冷界的重视。文章对环保型CO2制冷工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热力学原理建立模型,分析了CO2跨临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与CO2跨临界带节流阀制冷循环相比,CO2跨临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同时在保持压缩机排气压力和膨胀机等熵效率一定时,CO2跨临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系统COP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随着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在实际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以使系统设计最优化。  相似文献   
56.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这个整体是独立的,自在的。作为整体,它是高于有机体个体的。其整体,又是有机体存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生态系统的存在,又是非意识化的,生态系统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不具有明确的进化目的性,而只是一种随机进化的过程。正是这种随机性,才孕育出了生物及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表面上的杂乱是出自于一种和谐,生态系统是一种松散的共同体式有机体秩序。  相似文献   
5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依据是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如何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实践的问题。本文列举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同时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应如何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律及监督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在整体上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机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8.
80 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双方交流甚少,缺乏相互了解。本文重点对海峡两岸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以及管理体制、分类系统、管理状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相互交流和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
Multiple ecological tactics, like the ones described here, can be imitated to strongly affect these two compon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biomimicry-based strategies intended to enhance building designs. This analysis is motivated by the rising need for energy legislation to achieve future local goals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use in Panama. These biomimicry-based methods have undergone more review and evaluation,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organism-based design for three of Panama's climate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a SWOT analysis assisted in realizing the full potential that biomimicry-based techniques might have in raising the likelihood of satisfy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andards. In order to design constructions using biomimicry,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s required. This gives a competitive edge for better-trained human resources and expands horizons in the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Finally, the analysis provided here might act as the preliminary step for the additional technical assessment using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满足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的技术性、证据性要求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方 法,针对现有现场图定位方法的不足,重点从交通事故证据审查的视角,提出物证定位 观点,分析其技术构成并构建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标准基本要求,运用平面 坐标定位原理,以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定位思想为基础,研究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 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技术。研究表明:物证定位是能够将现场元素定位 和现场道路定位协同考虑的一种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固定技术,以其基本思想与原理可以 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该方法有多种变换方法可适用不同 情况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应用该方法绘制的现场记录图,可以满足现场记录图技术性 及证据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