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248篇
基础理论   4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81.
江苏是实施工业化战略较早的省份,由于经济发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因此,从各个层面阐述污染与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的措施,走保护性开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2.
叶片微观结构变化对其颗粒物滞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文俊  王兵  牛香 《环境科学》2020,41(7):3136-3147
叶片作为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最主要的载体,其表面微观结构特征和粗糙度的差异是颗粒物滞纳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叶片微观结构会随着生长(内部因素)以及环境污染强度(外部因素)发生变化,然而现有的粉尘喷洒模拟实验,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而微观结构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结果无法客观反映由内外因素作用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对颗粒物滞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新叶和老叶研究叶片生长,并选择自然状态下不同污染源条件研究污染强度,分析叶片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颗粒物滞纳能力的影响.研究得到3种常绿树种(矮紫杉Taxus cuspidata var.、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老叶滞纳TSP、 PM_(10)、 PM_(2.5)和PM_1量均高于新叶,随着叶片的生长其颗粒物滞纳量在增大,且新叶与老叶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长中叶片粗糙度Rq值的增大是老叶颗粒物滞纳能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5个树种(侧柏、油松、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银杏Ginkgo biloba)TSP和PM_(10)滞纳量为重度污染区高于相对清洁区.而PM_(2.5)和PM_1滞纳量则是油松、银杏和侧柏为重度污染区高于相对清洁区,国槐和毛白杨为相对清洁区高于重度污染区.不同污染强度区域间叶片TSP、PM_(10)和PM_(2.5)滞纳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M_1滞纳量也存在着差异.主要归因于与相对清洁区相比,重度污染区叶片的气孔指数降低,蜡质层退化,表面纹理和细胞边界更加不规则,绒毛变长,变硬,叶片微观结构的这些变化使得重度污染区叶片粗糙度Rq值高于相对清洁区,且叶片背面的增加较正面更明显.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揭示叶片颗粒物滞纳能力的驱动因素,以及提出更科学地提升净化颗粒物功能的城市森林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随着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呈现出点、面污染共存;生活、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大幅向农村转移的特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84.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排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新农村生活污水部分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管和运行管理上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议,期望能为中国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5.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目前染料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它们不但具有特定的颜色,而且结构复杂,以高分子络合物为多。且生物降解性较低,大多具有潜在毒性,在环境中的归趋依赖于很多未知因子。这些特点致使染料废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介绍了几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这些研究对染料废水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灵东矿煤炭开采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根据矿井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地的适宜性,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对不同类型的沉陷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沉陷区治理措施,使治理区域最大限度的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7.
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技术-经济及时空因素的集成与协调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流程制造业既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也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8.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8年5月18—1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十九大后在全国形成强大生态文明共识基础上全党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其成功召开,将开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实效和经验,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对在新时代的新阶段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等做出了理论阐释和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89.
珠江三角洲新垦大气核化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了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的大气核化速率,对核化机制及核化速率计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基于PRIDE-PRD2004观测实验期间新垦站点的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观测数据,计算出3 nm粒子的表观形成速率. 根据表观形成速率与核化速率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1 nm粒径临界核的大气核化速率. 结果表明,新粒子事件期间3 nm粒子的表观形成速率为7.2~9.4 cm-3·s-1,1 nm临界核的大气核化速率为7.65×102~1.14×105 cm-3,与前体物硫酸蒸气浓度比较一致,气态硫酸应是主要的核化前体物. 新垦地区背景气溶胶中积聚模态对碰并汇贡献较大,事件期间气溶胶数浓度变化对核化速率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本研究获取了新垦核化速率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核化机制. 由于成核临界粒径的不确定性对核化速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确定成核临界粒径对核化速率计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0.
该区地层由一老一新组成。对一老一新地层须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元古界以前的地层用构造与沉积学结合方法。新地层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采用"将今论古"的现代地层学方法。通过对新地层精细研究,尤其把上新统与更新统结合起来,首次查明了内蒙古高原隆升的时间和特点。对现代洪水沉积研究也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