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电磁污染及电磁辐射防护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辐射被称为是“隐形杀手”,简述了电磁污染的现状及电磁辐射的危害,详细论述了电磁波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护电磁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使用电磁仿真软件XFDTD,研究雷电磁脉冲(LEMP)对便携计算机的电磁危害。方法给出腔体内部采样点处的电场时域波形图和截面的电场分布图,计算腔体内不同位置处的屏蔽效能和瞬时坡印廷矢量的大小,分析雷电电磁脉冲与腔体正面孔阵和侧面孔洞的耦合以及孔洞的互耦合。结果雷电电磁脉冲会与入射正面和侧面上的小孔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雷电电磁脉冲对腔体内部的电磁危害很小,电磁能量主要被限制在开孔附近,腔体中心处受到的影响最小。开孔面积越大,耦合进的电磁能量越多。相邻孔洞之间的互耦合效应使得腔体的屏蔽性变差。结论雷电电磁脉冲对便携计算机的危害一般很小。  相似文献   
103.
国外防护装备涵盖了非消防人员配备的事故防护装备,主要用于现场应急处理时配备使用。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与相应的检测检验方法标准,对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提出了特殊的性能要求与检测评估方法。了解国外工业事故类防护服标准体系,有助于我国工业事故应急防护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模拟并计算了穿着状态下防静电无尘服肘部所受到的张力作用,以确定在穿用过程中服装受到的最大作用力。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在穿着状态下肘部张力对防静电服功能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降低服装穿着时张力对性能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建立工况可调屏蔽室: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现温度在(10~35)℃连续可调、测量空间温度场均匀度和最大波动均〈10℃,湿度控制在(30~60)%范围。利用工况可调屏蔽室,研究温湿度对传导骚扰测试结果的影响:选取电动工具、空调(变频、定频)、除湿机等产品,研究不同产品传导骚扰电压与谐波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骚扰电压和谐波测量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试验证明这些产品的传导骚扰电压和谐波测量值明显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研究结果对提高,实验室电磁兼容测试水平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在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同时,合理设计医用加速器室的辐射屏蔽防护。以《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为准则,运用电离辐射屏蔽原理、计算方法,根据安装的医用加速器所具有的辐射物理特点和辐射防护的发展需求,对所有产生的射线进行严谨、规范和优化的屏蔽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屏蔽防护符合我国医用加速器机房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7.
当前面料中难降解成分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污染,在服装面料选取时,为避免难降解面料的使用,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面料难降解成分鉴定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服装面料中难降解成分对环境的影响,提取面料中难降解成分,得出三种成分类型,通过对不同成分造成环境污染程度进行鉴定分析,完成服装面料选取时难降解成分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差控制在-0.2~0.2范围内,能够准确鉴定出服装面料中难降解成分,为降低环境污染提供了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08.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conspicuity of three types of first-responder safety garments (NFPA 1971-2007 turnout gear coats, and ANSI/ISEA 107 and 207 safety vests).

Method

Participants drove instrumented vehicles on a closed track during both daytime and nighttime, indicating when they could first detect pedestrians in a simulated emergency response scene. Pedestrians wore one of the safety garments and stood on either side of the emergency scene, facing or perpendicular to oncoming traffic, and either stationary or walking in place.

Results

All three garment standards provided equal levels of conspicuity, in that the distances at which the pedestrians were detected were equivalent. Time of day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with longer mean detection distances being observed in daytime. Pedestrian orientation was significant, with mean detection distances being longest when facing traffic. Pedestrian motion did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tection distance.

Discus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three garment types studied are equivalent in making first responders conspicuous as pedestrians when working an emergency response scene in close proximity to traffic.

Impact on Industry

Whether an NFPA or ANSI/ISEA compliant is worn, first responders are equally likely to be detected by passing motorists, and as such these gar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equivalent.  相似文献   
109.
服装测试用假人可活动性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服装测试用假人的特征和用途,对其可活动性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展望了服装测试用假人可活动性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简述了含碳吸附型防护服的发展历程,具体阐述了活性炭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作为吸附材料的防护机理,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活性炭纤维在含碳吸附型防护服中研究和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