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353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941.
基于相空间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径流降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研究水文科学的尺度问题,将混沌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径流的降尺度分析。首先通过对年径流量分解到月径流量的分解系数的分析,证明了分解系数具有混沌特性;其次利用相空间BP神经网络模型对分解系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月径流量的降尺度计算。实例研究表明,用神经网络拟合分解系数相空间的相点演化非线性关系和用相空间神经网络模型对径流作降尺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2.
反渗透阻垢剂YSW-21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为主要单体合成了反渗透阻垢剂YSW-21。通过静态实验法研究了YSW-21对CaSO4的阻垢性能及影响因素。在Ca^2+质量浓度为7067mg/L、SO4^2-质量浓度为7000mg/L、YSW-21加入量为8mG/L时.YSW-21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在25℃、YSW-21加入量仅为4mg/L时的作用效果长达102h以上;在7500mg/L的高Ca^2+质量浓度下,YSW-21的阻垢性能优于常用进口阻垢剂大湖135。  相似文献   
943.
张志勇 《环境技术》2006,24(4):23-27
本文介绍了氙灯曝露试验中应用的主要标准物质,它们的用途及使用方法,着重介绍了蓝色羊毛标准、聚苯乙烯标准塑料片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4.
本文对地震系统高、中、初级专业人员的公平意识作了研究。运用量化标度数值处理,约90%的人属公平感范畴。解析公平感构成的直接主导因素和附加影响因素发现,良好感觉与岗位层次具有一致性,与他人比较、与过去比较“一样”的感觉呈稳定相态,投入和获得的关系表现出复杂的位错现象,事业信念向消极转化的倾向明显。对数值标度大于-1.5σ的非公平感者追访调查,证实确有其困难或问题。  相似文献   
945.
从风险排序的概念及应用需求出发,系统阐述了风险排序在当前风险管理特别是环境风险管控领域中的意义。指出风险排序是对风险定义在管理实践层面的应用深化。从风险排序影响因子的类别划分、来源构成、演化趋势以及排序方法的发展规律和优劣特征等角度进行系统综述,指出目前风险排序影响因子的界定及选取已呈现由风险理论限定过渡至突出服务风险管理为导向;风险排序方法学也逐步由单一方法排序过渡至多元方法互补排序的新阶段,逐步实现对风险排序结果的综合考量和准确度量。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排序方法在环境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指出了当前风险排序研究多以结果的量化表征为焦点,而其排序方法及配套排序指标选取的适用性、综合性及代表性检验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尤其是对排序机理、风险理论及风险管控需求间内在相互关系的系统解析将是未来实现风险排序客观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础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46.
The dwindling global reserves of extractable phosphorus (P) and its growing demand to produce the required food for a burgeoning global population (the global P crisis) necessitat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is crucial resource. To advert the crisis requires informed policy decisions which can only be obtained b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magnitude of P flow through different systems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Through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review of twenty one recent substance flow analyses of P, we have assessed the key P inflows, outflows, stocks, internal flows, and recycling flows at the city, regional, and country scales. The assessment has revealed, the main inflow and outflow of P at the city scale occurs through food and wastewater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ain stock of P occurs in landfill. At the regional scale, mineral ore is the main P inflow and chemical P fertilizer is the main outflow particularly in the regions that have P fertilizer production sector. In contrast, either chemical P fertilizer or animal feed is the key inflow and either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or soil losses (erosion, runoff, and/or leaching) is the major outflow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s without P fertilizer production sector. At the country scale, the key P inflow occurs either through mineral ore or chemical P fertilizer and the key outflow takes place either as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te (both solid and liquid), or soil losses (erosion, runoff, and/or leaching). The main stock of P both at the regional and country scales occurs in the soil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ctor. As identified in this assessment, the key unproductive outflows and stocks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scope to improve P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creased P recovery and recycling, and by the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soil P stocks. In many of the studies at all the geographical scales, P recycling flow has been found to be less than 20% of the total inflow, and even in some studies at the country scale, P recycling has been found to be entirely absent, which is a clear indication of poor P management. This study has also identified, there is a clear knowledge gap in rela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P flow over multiple years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key flows and stocks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as we identified can be utilized to make better P policy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for a city, region, or country. The informa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that aims to analyze P flow at the city, regional, and country scales.  相似文献   
947.
初级再生水回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是腐蚀和微生物的控制。通过对锦西石化分公司初级再生水对各循环水场现用药剂的缓蚀阻垢效果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综合评价,考察缓蚀阻垢性能、杀菌性能及药剂加药量的影响,并根据水质情况及药剂评价结果提出了初级再生水的最佳pH值及COD值范围,并根据水场及水质情况选出最优药剂,为合理加药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8.
省级尺度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优化布点分析为例 ,对省级尺度的大气环境监测省控测点的选站原则、省控站位及数目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探讨 ,提出了省级尺度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49.
众多古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我国北方地区的季风降水变化显著,该现象的理解对于深入认识东亚夏季风降水的长期演变模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瞬变古气候模拟的分析发现:在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中心位于季风区北边界附近的半干旱区,是季风环流整体性演变及季风区北边界摆动的综合作用结果。东亚夏季风降水的轨道尺度演变模态与古气候记录的指示相一致,但与当前观测记录给出的以年际尺度变化为主的模态显著不同,说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北方降水的响应幅度取决于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其中轨道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0.
选取2016—2022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于年度、季度、月度、小时时间尺度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率。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污染类型已由传统的单一工业型污染转变为复合型污染,且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布特征明显。从季度尺度来看,第一季度细颗粒物(PM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二和第三季度臭氧(O3)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第四季度二氧化氮(NO2)及PM2.5综合指数贡献率较大。从月度尺度来看,O3在3—8月的贡献较大,PM2.5、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在1—2月及11—12月的贡献较大。从小时尺度来看,O3在13—19点贡献较大,PM10、PM2.5、CO在8—13点贡献较大,SO2在9—13点贡献较大,NO2在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