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5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 弄清某型引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失效模式,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引信薄弱部件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类比热扩散仿真,建立湿扩散仿真方法。以某型引信为研究对象,开展湿仿真、热仿真、湿-热-机械耦合仿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找出薄弱部件,分析其老化失效模式。结果 在环境温度为85℃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仿真时长设定为1 h,结果显示,引信内部温度传递基本达到饱和,湿度分布梯度明显,产生的应力集中和变形量最大在涡轮电机外壳,达0.19 mm,并产生了约17 MPa的应力集中,与真实样品出现的失效部位与失效模式高度一致。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湿-热耦合应力将导致引信出现缺陷,缺陷集中在电机外壳处。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影响聚乙烯燃气管道漏气的薄弱部位及原因,为建立聚乙烯燃气管道安全服役评价方法可行性分析提供实际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归纳某城市聚乙烯燃气管道实际应用中的290例漏气案例,从失效薄弱部位、服役年限、月份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聚乙烯燃气管道发生漏气的主要原因。结果 PE燃气管道安全服役的钢塑转换、套袖、焊接位置等连接位置是聚乙烯燃气管道服役的薄弱部位,服役年限与漏气案例比例成正比,且各部位的敏感月份相差较大。影响管道服役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应力长期耦合作用和外力突发作用。结论 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有机酸介质会加速管道老化,特别是对于施工等带来的固有薄弱缺陷、外界因素带来的表面损伤、应力集中等,在土壤服役环境中化学介质、温度、运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管道性能大大下降,产生漏气事故,给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6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托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五"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及示范"专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首次对自行车骑行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在增加变量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自行车骑行者对不安全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等心理因素,从而构建自行车不安全行为模型。从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个人属性分析可知,在调查人群中存在对不安全行为没有正确认识、自觉守法能力较弱和普遍有不安全行为经验等问题,同时也确定了参与不安全行为的重点人群。最后,在揭示心理因素作用于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式安全教育、加强交警管理、提倡榜样学习、加强交通安全宣传等行为矫正手段。  相似文献   
64.
地铁项目安全绩效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研究地铁安全事故案例的基础上,识别出对地铁项目安全绩效的48个关键影响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归为五大类,即项目参与各方对安全的影响程度、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材料的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现场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度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参与各方对安全的影响程度"和"现场环境的状态"对地铁安全绩效的贡献最大,同时,其他因素也有较强的影响,在地铁施工中应以此为重点,加强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65.
矿物超细颗粒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演变等有重要影响.矿物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与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驱动的矿物超细颗粒的形成机制,介绍了用于表征矿物超细颗粒结构特征的显微镜、光谱、质谱和同步辐射技术,分析了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与污染物的吸附、氧化还原和催化转化作用,总结了矿物超细颗粒的食物链积累、生物和生态毒性等环境效应,并对颗粒结晶路径、风险管控和微纳界面调控等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超细颗粒是连接微观物质与宏观矿物晶体之间的桥梁,全面认识复杂基质中矿物颗粒的环境属性及其与污染物的微观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从而优化功能材料的设计,促进绿色低碳纳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Multiple ecological tactics, like the ones described here, can be imitated to strongly affect these two compon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biomimicry-based strategies intended to enhance building designs. This analysis is motivated by the rising need for energy legislation to achieve future local goals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use in Panama. These biomimicry-based methods have undergone more review and evaluation,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organism-based design for three of Panama's climate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a SWOT analysis assisted in realizing the full potential that biomimicry-based techniques might have in raising the likelihood of satisfy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andards. In order to design constructions using biomimicry,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s required. This gives a competitive edge for better-trained human resources and expands horizons in the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Finally, the analysis provided here might act as the preliminary step for the additional technical assessment using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67.
光纤传感器FBG和BOTDR应用于结构监测的若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可以防止和避免灾害的发生。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是进行结构监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因种类不同在性能方面也相差较大。FBG(FiberBraggGating,光纤Bragg光栅)和BOTDR(BrillouinOpticalTimeDomainReflectometry,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快的光纤传感器,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光纤传感器,并着重从两者传感的基本原理、传感系统组成、温度补偿研究和性能优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得出了各自作为结构监测传感器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监测选用提供了依据,使应用两者时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68.
曾迪 《灾害学》2010,25(Z1)
武都水库是四川省江油市境内的涪江干流上的大(1)型水利工程。汶川8级地震中,武都水库工程紧邻震中区附近,并正处于施工高峰期,大地震对武都水库工程已建和在建的40多个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分别采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和地震后复核确定的地震动参数值,对武都大坝进行抗震分析与安全性评价。计算表明,当设计设防加速度256cm/s2时,按规范规定的悬臂梁法进行抗震计算时,均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按平面有限元计算时局部拉应力超出规范的允许值,建议挡水坝段下游坝面折坡附近以及溢流坝段在导墙与边墩交接处附近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鉴于坝踵、坝址部位局部范围内仍有较大水平的拉应力,建议自建基面的一定高度内应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以确保大坝的抗震强度安全。  相似文献   
69.
为了建立"环境因素归一化"的苏通大桥主梁损伤预警方法,本文对苏通大桥主梁240天的小波包能量谱与温度实测数据进行了季节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苏通大桥主梁的小波包能量谱与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其特征频带能量比的日平均值,随着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可以发生平均约200%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6次多项式模型对小波包能量谱—温度进行了统计建模,并采用均值控制图法对特征频带能量比的异常变化进行了统计模式识别。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温度的季节变化对斜拉桥实测小波包能量谱的影响,较好地识别出结构损伤引起的特征频带能量比10%的异常变化,适合于苏通大桥主梁的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的损伤敏感性和噪声鲁棒性,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引入到苏通大桥主梁损伤定位方法中。基于D-S证据理论对模态柔度和模态应变能指标进行数据融合,并以苏通大桥扁平钢箱梁为分析对象,对融合后损伤定位指标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基于数据融合的损伤定位方法具有较强的损伤敏感性,只需要较少的低阶模态信息就能识别主梁的早期损伤;数据融合后,损伤定位指标可以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下准确地识别斜拉桥钢箱梁的损伤,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