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562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偶氮染料酸性橙Ⅱ、吩嗪染料中性红和三苯甲烷染料碱性艳蓝BO是3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工业染料。通过气液两相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产处理这3种染料,对其脱色效果、反应动力学、降解效果及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放电电压10 k V、频率50 Hz、载气(空气)流速0.8 m~3/h、液体流速60 m L/min、染料溶液体积500 m L、浓度200 mg/L,放电处理60 min时,滑动弧等离子体对染料溶液的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酸性橙II、中性红和碱性艳蓝BO的脱色率分别为84.1%、72.7%与89.7%。3种染料的脱色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中碱性艳蓝在前30 min的脱色速率最快,可达0.0631 min~(-1),远大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而后30 min的反应速率均明显放慢,低于酸性橙II和中性红的同期脱色速率。滑动弧等离子体对3种染料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不高,经过60 min的处理降解率分别仅为27.4%、37.3%和28.2%。最后,通过降解过程中的UV-Vis色谱变化对3种染料的降解路径作了初步推测,即等离子体先破坏染料的发色体系与共轭体系,随后发生开环反应,最后再降解为小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2.
静电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旋风除尘器,静电旋风除尘器和传统旋风除尘器的放电特性、捕集效率、分割粒径、分级效率和对高比电阻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首先,流量为80 m L/min时,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旋风除尘器的起晕电压和放电电流均优于静电旋风除尘器;其次,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和分级效率都明显优于静电旋风除尘器,而分级效率更是较传统旋风除尘器提高了15%以上。最后,当粉尘的比电阻增大时,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旋风除尘器的收集效率保持稳定,几乎不随工作时间改变,而静电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则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技术更有利于高比电阻粉尘的捕集,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3.
农田排水中磷素对苏南太湖水系的污染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采用封闭体系和磷素平衡方法研究苏南太湖地区农业面源中磷的排出负荷量和减少排出负荷量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雨水较丰富的1987年,苏南太湖流域农田地表排出磷的总负荷量为440.4t/a,而较为干旱的1988年为299.9t/a。  相似文献   
134.
郑英铭 《环境科学》1994,15(4):59-61
对淮河淮南段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计算中出现大流量小允许排放量的反常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从河流纳污能力形成机制和排污量计算方程等方面问题的产生原因作了定量剖析,又以淮南市段为实例,对设计流量应如保判别和确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5.
常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条件下CO2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常温常压下,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对温室气体CO2的活经与轮,分别考究了纯CO2气体,CO2-H2,CO2-CH4体系中CO2的轮。纯CO2气体放电,CO2主要分解为CO和O2,CO的选择性在70%以上,随着脉冲电压峰值的增加,CO2转化率,CO2产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6.
吉林省主要河流指定标准功能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的河流水域功能类别和1995年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吉林省主要河流34个国控和省控监测断面的单项指标、全指标、有机污染型指标和重金属污染型指标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表明,仅有6个监测断面满足指定的标准功能要求,符合率仅为17.6%,主要超标污染物是CODMn和挥发酚。以COD为控制指标,根据逆推法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式,计算了污水达标排放情况下的污水允许排放量,从而对河流控制断面指定的标准功能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水达标排放时,河流流量较大、污径比较小的河流可达到指定标准功能要求;而枯水期流量较小、污径比较大的河流很难达到,应实施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3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评价所应包含的内容,介绍了清洁生产纳入环评中的方法,确定了在技术经济合理,污染物排放满足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前提下的排放总量,并对其合理性论证方法做了介绍,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8.
液中放电应用于TNT废水的降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液中放电处理TNT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能量效率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液中放电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TNT。在单次电储能为250J。电极距离为5mm,TNT初始浓度为36mg/L条件下,降解率达85%。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报告了川江上游核排污水环境中90 Sr 的监测结果。表明:90 Sr 在河水和底泥中的含量与排污距离密切相关,在不同水生物种之间的蓄积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底泥和含钙高的生物对90 Sr 有较强的浓集作用。所以,选用指示性物种能提高90 Sr 监测灵敏度,是核污染监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0.
ABSTRACT: The Caloosahatchee River has two major sources of freshwater one from its watershed and the other via an artificial connection to Lake Okeechobe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source to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 reaching the downstream estuary varies and either may dominate. Routine monitoring data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otal river discharge and source of discharge (river basin, lake) on water quality in the downstream estuary. Parameters examined were: color, total suspended solids, light attenuation, chlorophyll a, and total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gener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lor, and total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increased,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decreased, as total discharge increased. When the river basin was the major sour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excepting ammonia) and color in the estuary we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when the lake was the major source. Light attenuation was greater when the river basin dominated freshwater discharge to the estuary.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water quality in the downstream estuary changes as a function of both total discharge and source of discharge. Relative to discharge from the river basin, releases from Lake Okeechobee do not detectably increas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color, or TSS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