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1.
Since the onse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global virtual teams (GV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rawing 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nd self-regulation theory, we examined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underlying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in GVTs in this specific situation. We posit that the local severity of the pandemic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in GVTs and that self-regulation functions as a coping mechanism in times of pandemic-related ambient stress, reducing its negative effect on performance. We suggest that thre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that is, uncertainty avoidance, collectivism,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explain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regulation, which in turn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severity of the pandemic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n GVTs. Based on a sample of 2727 individuals from 31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sulting project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unfolding pandemic, we show that (a) the local severity of the pandemic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individuals' performance, (b)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pandemic on performance is weaker for individuals with high self-regulation, and (c) uncertainty avoidance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lf-regulation, which mediates the mode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n GVTs.  相似文献   
812.
根据环境监测的要求,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在出具数据时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用实例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品中挥发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式,它由质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和体积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组成;并对这两部分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相似文献   
813.
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PM2.5的不确定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对环境空气PM2.5浓度进行重量法手工监测,分析测定过程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不确定度,结果显示,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是采样器、滤膜、天平精确度。  相似文献   
814.
对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Cu、Pb、Zn、Cr、Ni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在测定过程中,对样品称量、消解、定容体积、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999)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为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15.
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应充分考虑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组成化学需氧量的各个因子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本次样品CODCr的测定结果为72.2mg/L,扩展不确定度为3.8mg/L。  相似文献   
816.
疏浚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是一种新型的轻质土工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点,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高含水率的白马湖疏浚淤泥进行了室内轻质土配比试验,系统分析了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以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对轻质土的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轻质土的密度主要由EPS颗粒掺量控制,而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轻质土的密度影响较小;轻质土的强度受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影响,其强度随龄期与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与一般水泥土一致,而强度与EPS颗粒掺量之间存在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817.
复合填料是以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颗粒(EPS)、水泥和水为原料,拌合后形成的一种轻质填筑材料。其中,EPS颗粒含量适当时,能减少或消除复合填料的冻胀和融沉,可作为季节性冻土区的路基填料。假设复合填料中除EPS颗粒外的骨料颗粒、孔隙冰为刚性介质,同时考虑EPS颗粒变形和填料孔隙变形对复合填料冻结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冻土水热耦合分离冰模型的基础上,得到考虑EPS颗粒变形影响的饱和填料一维冻结水热耦合控制方程,进而预测填料的冻胀量。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该种具有弹性颗粒复合填料的冻胀量模拟,为工程中冻胀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