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浅析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试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勃  蒋宇 《四川环境》2014,(6):130-134
为实现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详细介绍了试点区域垃圾分类方式、收运流程、分类成效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一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重要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2.
A/O装置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运行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重点分析了影响A/O装置处理效果的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废水处理的运行模式及工艺控制指标,出水COD<120mg/L。  相似文献   
193.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4.
进入新时代,具有“邻避”效应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刚需”和重要支撑,环境“邻避”问题必将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常态。本文选取南方某省作为典型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邻避”问题总体风险形势平稳可控,防控重点领域仍以传统领域为主,公众诉求反应和抗争表达方式由激烈转变为相对理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矛盾风险问题增多,风险传播快传导性强。本文系统总结出明确组织领导统筹机制、强化联动发挥协作效能、建设项目高标准实施、惠民措施灵活有效、社会力量聚合治理等地方实践经验。建议重点着力防范化解好传统领域风险,常态化推动机制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作用,以环境社会治理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环境“邻避”问题系统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5.
以加拿大Enbridge公司为例,从环境要素、环境应急管理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北美油气管道运输行业环境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6.
郑军  刘婷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4):18-25,43
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各国利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归纳分析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碳达峰的经济社会特征、碳中和的路径共识,系统梳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经验举措,对比分析中国国内进展和差距,并提出重点借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已经逐步具备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基本特征,但相比发达国家,在降碳效果核算评估、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构建、碳价格传导机制设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业态模式打造、法规制度系统化构建等方面仍有差距,仍需加强政策驱动和重点国际经验借鉴,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资源市场化价格调控,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快构建形成系统性推动“双碳”目标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