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832篇
基础理论   9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23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传统工业型城市,工业炉窑污染排放已逐渐成为地方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源之一。在全面系统了解天津市工业炉窑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国家标准的适用性及存在问题,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将有助于推动污染物总量削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92.
该文基于适应于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量≥50%)的收水体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4层14指标2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打分法建立指标评价标准和量化方法,并选择采用合流制和分流制收水体制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各8家,分别建立来水复杂程度、处理效果和投资费用之间的相关函数,从而为通过来水复杂程度选择收水体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对冶炼厂酸性生产废水提出了常规石灰法处理和废水部分循环使用处理二种处理工艺,并指出常规石灰法处理工艺工艺过于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企业难以承受;而废水部分循环使用处理工艺可实现水的重复使用,节约水资源及处理费用,还可取得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采用二级石灰中和沉淀法处理冶炼厂酸性生产废水可全面达标排放,采用两次分离有助于去除水中的Cu、Zn、Pb、Cd、As、F等有害物质,采用重力浓缩和压滤脱水方法对湿渣进行处理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依据鞍山市工业固体废物包括普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并根据鞍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主要途径及污染防治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5.
摘要: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以喀什地区为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评价了20年来喀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20余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中等,且有所降低,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研究结果对喀什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刘平  王超  魏源送  秦晶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5):1098-1104
为了阐明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人手,系统分析了天津市1996-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工业产值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相对于1996年,2008年技术进步使废水排放水平万元产值减少了7.8 t,但产业结构调整使废水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不同形态硫同位素组成辨识土壤污染过程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硫含量变化特征和不同形态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分析土壤硫源和迁移转化过程,辨识土壤污染过程.在北京市首钢烧结厂和通州永乐店分别采集了2条土壤剖面.研究结果显示:首钢工业区土壤硫含量在0.01%和0.69%间变化,土壤全硫在0.001%和0.03%间变化;工业区附近土壤样品可溶性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硫化物硫同...  相似文献   
998.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行业视角的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制定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提供参考。论文通过构建包含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投入和用地产出在内的4个子目标、11个指标的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工业行业总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约度最高,为76.74;饮料制造业的土地集约度最低,仅13.42。不同行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差异,且归属于同一类别的不同行业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不大,归属于不同类别的行业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政府宏观统计数据,根据IPCC参考方法,估算了1995~2005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量,详细给出了北京各部门、分能源品种以及2005年分行业的能源碳消费清单,分析了能源碳消费结构.结果表明,1995~2005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碳消费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71.5%和38.4%;终端能源碳消费强度持续下降,降低了66.2%.各部门的终端能源碳消费中,工业最大,约占碳消费总量的53.0%~68.0%,1995~2005年平均碳消费量为14.59 Mt;其次是第三产业,约占15.0%~30.5%,平均碳消费量为5.23 Mt;与1995年相比,2005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碳消费量增加了2.02倍.目前工业的碳消费仍是主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尚未改变工业消费能源碳的主导地位.自2002年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未能抵消能源消费增加带来的碳消费增量.  相似文献   
1000.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door/outdoor (I/O) ratio, correlation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in Guangzhou City were provided.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weight method and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method. 18 element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Average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in nine sites were in the range of 67.7-74.5μ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109.9-123.7 μ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18 element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5362.6-5533.4 n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8416.8-8900.6 n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element component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roadside area and in industrial plant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eneric urban area.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was found f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The I/O ratio of PM2.5 and some elemental components presented larger than 1 sometimes. According to indoor/outdoor correl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often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Enrichment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anthropogenic versus natural elements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