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713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1116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33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Forward osmotic membrane bioreactor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forward osmosis and conven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In this paper, bisphenol A removal by using a forward osmotic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a conven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that shared one biologic reactor was studied. The total removal rate of bisphenol A by the conven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forward osmotic membrane bioreactor was as high as 93.9% and 98%, respectively. Biodegradation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total removal of bisphenol A in both processes. In comparison of membrane rejection, th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can remove approximately 70% bisphenol A from the feed,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below 10%).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bioreactor should be operated with its BPA loading rate under 0.08 mg·g-1·d-1 to guarantee the effluent bisphenol A concentration less than10 μg·L-1.  相似文献   
962.
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了汉麻粉体/PVDF混合平板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孔隙率、机械性能测试对膜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究汉麻粉体对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结构为指状多孔膜,随着汉麻粉体含量的增加,从断面结构可见,脆性增加,断面整齐,指状孔明显,膜的孔径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征结果表明膜的孔隙率有提高的趋势;承受最大载荷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汉麻粉体膜制备完成后,采用静态吸附法进行吸附试验,分别探讨了温度、粉体含量、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麻粉体膜对铜离子的吸附,当温度为25℃时,吸附量与吸附率最佳;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吸附量与吸附率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初始浓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与吸附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63.
探讨了a-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从细胞膜渗透性、抗氧化酶系和光合放氧量等方面研究了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a-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第7d的IC50为2.4μL/L.在a-亚麻酸作用下,细胞内Na+、K+、Mg2+和Ca2+浓度随着实验的进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36h后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藻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在8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之后逐渐下降,到36h时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MDA)表征了脂质过氧化强度和膜系统受损程度,其在1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之后慢慢下降;藻细胞的光合放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a-亚麻酸通过改变细胞膜透性和自由基反应,从而破坏藻细胞的结构,进而达到抑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4.
采用了膜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盐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接种污泥为普通污泥,经驯化使其适应含盐废水,在污泥驯化阶段,生物膜表现出极佳的盐度冲击后恢复能力。通过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5~15 d)和较低的COD有机负荷(平均1.6 kg/(m3·d)左右),生物膜COD去除率基本达90%。膜池内,悬浮固体浓度基本保持在5 000 mg/L以内;通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过滤,出水悬浮固体浓度保持在5 mg/L以内。膜污染可通过重复的气水反洗和定期的化学清洗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65.
采用固态离子烧结法制备出0.2μm、3μm和10μm3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用其处理制革工序废水,对比废水处理前后的硬度、硫化物含量、氨氮和COD的变化,计算去除率。结果表明,制革工序废水经板式陶瓷膜处理后,废水的硬度去除率在63%以上,硫化物、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达到83%以上,去除效果良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亦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966.
介绍了常州焦化厂酚氰废水的来源、水量及实质,采用A/O生物膜处理生产工艺流程,指出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67.
在线反冲洗控制MBR膜污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和在线清水反冲洗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线空气反冲洗,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5L/(m2·h),恢复率为95.3%,反冲洗周期为5d,且30d后膜通量仍大于12L/(m2·h);采用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9L/(m2·h),恢复率为97.7%,第34天进行第3次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仍可恢复至19.8L/(m2·h)。  相似文献   
968.
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降解,然后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过滤,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在1m g/L以下,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在3m g/L以下。考察了细菌的筛选、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及压力、温度等对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有很好的除油效果;生物膜经培养驯化成熟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细菌浓度为1×106个/mL;膜通量随压力和温度的适当提高而增加,适宜的操作压力为0.08M Pa,温度为20~28℃。分别用超滤水反冲洗、稀碱、稀酸、杀菌剂(如N aC lO溶液)和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超滤膜,可使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8%以上;在生物除油工序后增加沉淀池,膜污染可减少约7.77%。  相似文献   
969.
采用连续流MBR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考察其亚硝化性能;并探讨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对亚硝化性能的抑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浓度为(280±20) mg/L时,通过控制DO为0.5~1 mg/L,pH值为7.8~8.2和温度为(30±1)℃,成功启动MBR的亚硝化工艺,在第32d时, NO2--N积累率为84.27%;后逐步升高进水负荷,并提高DO至2~3 mg/L,逐渐实现MBR系统中以晚期垃圾渗滤液原液为进水的亚硝化,在第112d时,系统出水NO2--N浓度为889 mg/L, NO2--N积累率为97.23%.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实验表明,毒性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强于底物和产物;当毒性物质浓度(以COD计)为1600.2 mg/L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22.15%,而相应条件下若以F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4.74%~6.49%,若以FN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相比下降了14.46%~15.86%.分别采用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Aiba产物抑制模型以及修正后的毒性物质抑制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21、0.9961和0.9924,并得到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70.
构建了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膜曝气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2-MBfR)对模拟地下水中2种主要的氧化型无机无污染物(NO3--N和ClO4-)进行生物还原去除.通过膜曝气方式使CO2起到提供碳源和调节反硝化过程中pH值跃升的双重作用,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和运行成本增加的问题.通过调整H2和CO2压力能够实现对反应器出水pH值的较为稳定的控制,当CO2压力分别为0.05MPa和0.08MPa 2个阶段时,在平均NO3--N和ClO4-进水浓度分别为20.73mg/L和10.57mg/L条件下,两阶段出水平均pH值分别为8.45和8.06,NO3--N和ClO4-去除率均大于95%;当第3阶段CO2压力提升至0.12MPa时,平均出水pH值下降至6.93,此时NO3--N和ClO4-去除通量明显降低.而提供过量的CO2会导致在偏酸性条件下甲烷化过程的产生,从而会导致其对H2的负面消耗进而使目标污染物的还原速率下降.因此,合理控制CO2压力使反应体系pH值维持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NO3--N和ClO4-还原过程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