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2228篇
基础理论   325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991.
通过室内模拟湖泊沉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研究释放到水体中各种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水体磷的时空变化由于其释放机制的不同,其迁移转化行为各不相同,同时,pH值的变化对水体中各种磷的相互转化没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磷形态的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中总磷的浓度。研究结果对认识沉积磷在环境条件变化时,磷在沉积物和水体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 ,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水体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镇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 (2 )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 ,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两米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底层水氨氮 ,TRP(总反应态磷 )和SRP(溶解反应态磷 )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 ;而表层水的 pH和DO高于底层水 ;同时 ,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 ,NO- 3-N、NO- 2 -N含量低于表层水。 (3)由于长期受纳污水、污物 ,中、小河流底泥有很高的氮磷累积 ,凯氏氮平均达 3.5 2 6 (N ,mg) / g ;总磷平均达 2 0 5 2 .2 5 0 (P ,mg) /kg。集镇居民区河流底泥总磷含量高达 5 813.838(P ,mg) /kg ;养殖场附近河流底泥凯氏氮高达 5 .96 4 (N ,mg) / g。底泥孔隙水中的NO- 3-N、NO- 2 -N含量很低 ;NH+4的含量是河流底层水的 3~ 2 4倍 ;SRP的含量约是河流底层水的 2~ 16倍。由于底泥有机污染重 ,耗氧量大 ,处于厌氧的环境 ,其交换态Fe2 +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下游氮、磷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的估计   总被引:69,自引:10,他引:59  
根据在1997和1998年内对长江干流大通站河水的3次采样分析,结合该站1962~1990年的水质资料,对长江下游N、P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进行研究.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2.2m g·L-1和0.11~0.15m g·L-1,N 以NO- -N 为主,约占76% ,其余主要为溶解有机氮和颗粒氮;P以颗粒态为主,占95% 以上.从5、6月到8月,NO--N含量是逐渐降低的,DON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PN、PP及TP含量也有所增高.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大通站溶解无机氮(DIN)和PO3-4-P含量还在不断上升,N、P含量的上升与流域化肥施用量变化趋势一致.1998年夏季洪水期间,约有79.95万tN和8.36万tP从大通站向下游输送,其中DIN与生物有效磷(BAP)比值远高于浮游植物生长的P限制值.  相似文献   
99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对近年来脱氮除磷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中各类功能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营养物代谢机理和对处理效率的贡献 ,讨论了脱氮除磷生物学应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硅藻指示性属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及多次季节性水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57个常见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的生态学特征.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常见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及忍耐幅度.根据生态学理论得出,属种Cyclotellameneghiniana、C.atomus、Stephanodiscusparvus、S.minutulus、Naviculasubminiscula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很好的指示性属种;而Aulacoseiraalpigea、Cyclostephanosdubius、C.tholiformis、C.invisitatus、Stephanodiscushantzschii、Naviculacirtrus、Nitzschiaagnita、N.subacicularis等则是潜在的湖泊富营养化的指示性属种.  相似文献   
996.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相似文献   
997.
微胶囊化红磷增效氢氧化镁阻燃聚乙烯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微胶囊化红磷(MRP)在氢氧化镁(MH)阻燃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的阻燃增效作用,用氧指数和锥型量热计研究了MRP/MH的不同配比对其氧指数、热释放速率、发烟量等燃烧性能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LDPE/MH体系中添加适量的MRP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氧指数,进一步降低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延长材料的着火时间,但是材料的发烟量有所增加。从热失重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LDPE/MH体系中添加MRP不仅大大提高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成炭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结果: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90.1%,BOD5去除率平均为94.2%,TP去除率平均为84.9%。  相似文献   
999.
多级生态塘/湿地系统底泥中磷的归趋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多级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不同单元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规律,考察了季节和泥龄对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前端到后端,钙磷在底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的比重逐渐减少;3~6月是底泥磷的集中释放期,主要释放单元为复合兼性塘,释放形态为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绝大多数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在泥龄为 1.3 年时都释放到水体中.钙磷和铁磷是底泥中磷的主要贮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研究了砂子、沸石、蛭石、黄褐土、下蜀黄土、粉煤灰和矿渣7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净化污水磷素的机理,并初步评价了其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能导致的磷素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有很好的磷素去除效果,蛭石、黄褐土和下蜀黄土次之,沸石和砂子的去除效果较差.上述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主要为化学机理,表现为基质全钙、氧化钙、水溶性钙的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钙盐越多,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形成难溶性的磷酸八钙和磷酸十钙,有利于磷素的净化;基质中游离氧化铁、铝和胶体氧化铁、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除砂子外,上述基质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释放比例很低.加强人工湿地基质管理,其基质吸附的磷素一般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