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乌江中上游鱼体含汞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江中上游设置的4个采样点所采集的4种底栖性鱼类为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研究了鱼体含汞量差异。结果表明,乌江中上游4个样点的水域底泥含汞量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造成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在不同样点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乌江镇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显著高于六圭河、洪家渡及六广的同种类鱼体的含汞量。在同一样点内的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趋势为鲤<黑尾<鲇<黄颡鱼。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且同种鱼类在不同样点中汞在鱼体内的积累与它所处的食物链营养级是相一致的,但单位体重含汞量却有明显差异,同时鱼体含汞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2.
数字     
《环境教育》2012,(6):8
1600万亩我国森林面积从1999年到2011年完成了退耕还林4.34亿亩。"十二五"期间,我国拟在川、渝、鄂等长江中上游重点水源区,黔、桂、滇等喀斯特石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铁岭县凡河中上游水质的监测,全面掌握了凡河中上游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凡河流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护岸堤林建设是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林种空间布局与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堤林发展土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地(第一类潜力)为8214.5~13757.3hm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需加强抚育的未成林造林地(第二潜力)为5409.3~9015.5hm2,需退耕还林的耕地(第三类潜力)为11499.6~19166.1hm2。  相似文献   
25.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三河"(淮河、辽河、海河流域)、"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流域)作为国家污染治理的重点."十五"以来,又增加了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4个区域.重点流域共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29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亿.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思路,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约束性指标的效果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26.
国内     
《环境保护》2013,(20):6-7
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指导意见》指出,受到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从全局和长远来看,遏  相似文献   
27.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 (1 Tg = 1012 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雨和土壤蓄满壤中流参与下的重力侵蚀过程。在形成上表现为坡地上土壤体表层小范围的滑动和微型阵性泥石流过程,导致沟道河流泥沙输移比小并产生局部严重淤积,土壤侵蚀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土层进一步变薄、退化和荒芜,其次表现为泥沙游积和洪害。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保持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土减水”,与黄土高原“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9.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关系和含义的探讨,对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潜力与有利条件,以此探索实现上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有效途径。认为,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但出众地具有经济作与协调发展的诸多潜力与有利条件:(1)两地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2)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3)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作前景;(4)各具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0.
《环境工作通讯》2009,(4):I0031-I003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项目启动会议,标志着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刚才,项目领导小组集中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