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向大都市地区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地区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核心区集群化发展日益凸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现代制造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推动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施肥通过增加植物同化能力,是否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为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黑麦草生长农田DOC及DON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氮或施磷,均能提高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且施氮水平与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对土壤DOC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土壤DOC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减少趋势,0~20 cm土层土壤DOC含量下降幅度最高达25.9%;施氮后不同土层土壤DON含量及累积量增加,0~100 cm土层DON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磷时0~60 cm土层土壤DON含量较不施肥对照减少,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高量无机氮肥投入可增加该区植物产量及土壤DON,但不利于土壤DOC累积,说明氮肥投入对改善该地区土壤供氮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移民 产业 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引入共生理论,分析其在流域综合规划研究中的适用性。以金沙江中游优势产业与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实证,建构了其应用分析框架:(1)建构了以系统论、共生理论和人本主义为哲学方法论,以共生型流域规划的科学思维、制定共生型流域规划的工作方法为科学层次基本方法,以共生型流域规划的基本思路、技术程序及其中关键步骤所采用的具体方法等为实践层次的具体方法的"移民 优势产业 环境"共生型流域规划的方法体系;(2)论证了共生理论应用分析的重点内容及其具体化方法,并阐述了共生型流域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网络创意产业、低碳经济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1990年代的都市型工业园为大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充分就业、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面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和大都市新经济迅速兴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势在必行。深入剖析网络创意产业与低碳经济的本质,认为网络创意产业是都市型工业园转型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以上海为例,采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都市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从创意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内涵针对都市工业园转型,建构了都市工业园转型的理念、路径和规划策略。通过建构上海典型都市工业园转型与网络创意产业发展耦合路径引介,为我国其他都市区工业园转型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 ,西藏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和西藏开发的关系及西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认为长江经济带有能力 ,也有必要支持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根据西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 ,长江经济带有必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 ,寻求更好的战略模式促进西藏开发。也即同西藏两地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以改变观念为出发点 ,拓展潜在市场为目标 ,达到促进西藏开发和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目的。长江战略的实施要点包括 :(1)推广双语学习 ,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2 )提高藏语教学的师资质量 ,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 ;(3)让一部分藏民先富起来 ,成为西藏开发的中坚力量 ;(4)合作协助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完善交流手段 ;(5 )帮助扶植西藏地区的起步产业 ,逐步培养自立发展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1949年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国内与海外学者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重点梳理了动力机制演进规律、研究特色及问题。认为中国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阶段;西学引介与国内实证并举,建构二元工业化理论阶段(1978-1990);21世纪前后基于实证建构制度变迁诱致型工业化驱动阶段。而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集中于人口、政府和市场驱动三方面实证研究,21世纪前后重点讨论FDI为代表的新生要素驱动机理等。总体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呈现1978、2000两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制度改革造就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渐变转型。最后,从制度改革的深入、资源环境问题、人口结构转型、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度发展等共同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关系和含义的探讨,对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潜力与有利条件,以此探索实现上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有效途径。认为,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但出众地具有经济作与协调发展的诸多潜力与有利条件:(1)两地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2)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3)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作前景;(4)各具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将对21世纪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区域经济走势带来深远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和条件参与较高层次国际竞争的地区之一,但是该地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突出,中国加入WTO对其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构成较大冲击。因此利用加入WTO后壁垒尚未完全拆除的缓冲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1 产业协同调整的必要性(1)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市场和竞争因素尤显突出,在新的背景下,为提高区域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必须进行协同…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和战略举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以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为主要依托的港口城市,也是国际贸易、全球生产分工、商品流通和资源分配的枢纽。从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实际要求以及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态势出发,上海必须在21世纪初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园区经济进入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时期。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也方兴未艾,但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进而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优势和潜在不经济、失利的连锁反应等劣势,入世后我国社会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制度、技术、组织等方面挑战的问题。最后提出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经验并吸取其教训基础上,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宜采用PDCA循环模式,按照“互动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实施原则,全面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