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构建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既有的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列举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关键点,结合京津冀地区特点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三点参考建议:在法律层面,成立京津冀碳交易市场专职部门,开展区域性的制度法规建设;在技术层面,连接北京、天津现有平台,建立京津冀区域性碳交易平台;在ETS设计层面,高度关注并合理测算贸易转移中的隐含碳。  相似文献   
132.
近些年,京津冀城市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环境质量的退化.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缘性差异,很大程度上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同时,污染物超越行政区域的限制相互影响,使区域环境的研究更加复杂化.本文以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环境水体污染研究、大气污染为研究对象,对评价方法、模型应用、规律探索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林孜 《环境教育》2013,(12):84-84
北京,2013年12月2日: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的《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显示: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从行业来看,煤电、钢铁和水泥生产是京津冀首要的“污染”行业,其排放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4.
区域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采集及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以颗粒物为载体,从大气向水体、土壤和植被沉降的金属元素污染日趋严重.为了解其在京津冀区域的污染程度和沉降规律,利用聚氨酯泡沫膜片(PUF膜)为代用面,在区域内布设10个站点同步采集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选择HNO3-H2O2-HF为消解酸体系,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AD-ICP/MS)测定其中20余种金属元素的方法,并通过分析2种国家标准物质的条件实验确定了优化的分析方案.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季京津冀地区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变化为85~912 mg.(m2.d)-1,其中河北保定地区金属元素沉降通量最高,兴隆最低;北京、天津和唐山市区明显高于郊区站点.地壳元素(A、lFe、Mn、K、Na、Ca、Mg)干沉降通量变化为151~16 034μg.(m2.d)-1,明显高于人为源元素(Cu、Pb、Cr、N i、V、Zn、Ba)1~3个数量级[14~243μg.(m2.d)-1];Zn和Ca分别是区域内干沉降通量最高的重金属和地壳元素,Mo、Co、Cd、As、Be沉降量较少;Pb和Zn出现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135.
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城区和北京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共设置5个采样点,2009~2010年分季节采集环境PM<,2.5>,并分析其中的无机水溶性离子,进而研究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PM<,2.5>污染较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浓度均超过了100 μg/m<'3>;5个站点二次离子(SO...  相似文献   
136.
为量化京津冀(BTH)地区超低排放(ULE)改造推广应用潜在的环境效益,基于GEOS-Chem大气化学模型,设计了2个全国情景和6个区域情景,从区域大气输送、超低排放改造在燃煤电厂(CPPs)、工业燃煤(ICB)推广及控制NH3排放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燃煤电厂完成ULE改造,使得京津冀地区2015年1月PM2.5浓度下降3.2%(2.4μg·m-3),如只是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完成ULE改造,可使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降低1.1%(0.8μg·m-3),可知区域联防联控对雾霾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在京津冀地区燃煤电厂完成ULE改造的基础上,工业燃煤完成ULE改造、NH3排放减少30%和50%,可使得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分别降低5.4%(3.5μg·m-3)、4.7%(4.0μg·m-3)和7.7%(5.7μg·m-3),可知工业燃煤的ULE改造和...  相似文献   
137.
将土地因素引入水—能源—粮食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 2018年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和增长趋势。(2)将土地纳入水—能源—粮食系统降低了京津冀城市群大多数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3)土地与水—能源—粮食子系统组成的两要素系统的协调水平会进行叠加或抵消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土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京津冀城市群在考虑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土地对水—能源—粮食系统整体及内部子系统的影响,根据城市自身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8.
韩楠  罗新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277-1288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其碳排放早日达峰对实现国家达峰目标尤为关键。通过分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六种情景方案,模拟预测其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碳达峰时间、峰值及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准情景下,北京已经实现碳达峰,天津预计2023年碳达峰,而河北则难在2035年前达峰。(2)协调发展情景即综合调控政策,较单一措施情景,各地区碳减排效果最优;其中,北京2020—2030年碳排放较基准情景下降13.52%,天津碳达峰可提前至2021年,河北则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3)单一措施情景下,环保情景对北京碳减排作用最显著,而节能减排情景则是实现天津与河北碳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彼得斯治理理论,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现状和要求,重构了其协同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要素禀赋、区域政策分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坚持以北京和天津尤其是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引领,借助市场力量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协同方式(机制)建设”的新要求。③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重构可从“由软硬兼施的市场(市场平台和政府效能)、三维协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和富有弹性的方式(临时机构和互动机制)”的“3M”策略入手。  相似文献   
140.
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美好人居环境,精准防污治污,对大气污染有准确充分了解,开展对京津冀大气污染状况深度摸排和普查.基于2014~2019年6 a地面环境观测数据和2000~2019年卫星数据,分析大气污染在不同尺度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站点PM2.5日均值浓度显示,京津冀污染呈现天数多、等级重和总体向好的特征.污染主要发生在10月到次年4月,占近半年时间.张家口PM2.5表现最优,其次秦皇岛;(2)卫星近20年PM2.5年平均浓度呈现出平原大于山区,城市大于郊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上呈现出四阶段双峰结构的“M”型演变特征,从2000年开始逐渐增加,2006年出现第一峰,2007年开始逐渐降低,直到2012年. 2013年骤升为第二高峰,之后逐年降低,到2017年;(3)基于卫星每10 a的月平均AOT数据看月度变化特征,总体上,第一时间段(2000~2009年)的AOT月均值大于第二时间段(2010~2019年)同月,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张家口和承德近20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