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59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403篇
基础理论   279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堆肥反应器移动困难、难以使物料充分混合及堆肥效率不稳定等问题,开发了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从物料和热量平衡、通风量及搅拌方式优化等方面对反应器进行了研究。反应器主要包括梨形筒体、无轴螺旋导叶、通风系统、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具有易于移动、便于进/出料等优点。在通风量为2.0 L/min,初始物料投加量5.0kg(干重比∶粪便/锯末=1∶4),含水率约60%时,利用反应器对人粪便进行序批式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搅拌5 min后混合均匀率可达90%以上,符合混合均匀度的要求;堆体温度从第2天开始升温至50℃以上并保持30 d;TOC和COD均呈持续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72.61%和72.81%;种子发芽指数为92.18%,可完全达到腐熟标准。  相似文献   
852.
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建义  陈杰 《环境化学》2000,19(6):518-522
本文研究了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15类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菌(Chlorella pyrenoidosa)的96h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都很高,比较而言,激素型除草剂毒性较低,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毒性最高,其它类型居中。  相似文献   
853.
小麦waxy蛋白亚基1D-SDS-PAGE分离方法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小麦waxy蛋白的提取技术和电泳后胶片的银染方法进行了改良:将无胚的半粒种子研磨成粉,用洗液浸泡2h代替蒸馏水浸泡过夜,并且去掉了用洗液反复洗涤和离心的程序;电泳后胶后的染色采用快速银染法代替常用的银染法,改良后的单向十二烷基酸钠聚丙烯酰胺胶电泳方法(1D-SDS-PAGE)具有省时、方便、经济和有效的特点,可适用于大批小麦材料的waxy蛋白亚基的分析,图1参5。  相似文献   
854.
宽叶香蒲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运行A/O工艺的生化反应器出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宽叶香蒲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工况Ⅰ条件下,COD去除率为43.2%,COD面积负荷去除率为4.79 g/(m2·d),COD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8 m/d,SS、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41.2%、9.4%、3.4%,TN去除率为11.8%,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1.36g/(m2·d),TN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04 m/d,TP去除率为30.1%,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29 g/(m2·d),TP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3 m/d;在工况Ⅱ条件下,COD去除率为18.7%,COD面积负荷去除率为1.19 g/(m2·d),COD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06 m/d,SS、NH4+-N、NO2--N、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31.6%、29.8%、65.0%,29.2%.TN去除率为31.4%,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2.33 g/(m2·d),TN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2 m/d,TP去除率为29.4%,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22 g/(m2·d),TP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1 m/d.在COD面积负荷去除率,TN面积负荷去除率、TP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90~9.80、2.76~8.83、0.57~1.39 g/(m2·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4~1.1 d条件下,随HRT,水温、(NO2+-N+NO3--N)/TN的增加,表面流人工湿地的TN面积负荷去除率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855.
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为供试藻种,采用藻类急性毒性试验考察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的综合毒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皮革废水经微电解-SBR工艺处理后,其综合毒性显著降低。分别以细胞数和活体叶绿素a含量计算得到的原水、微电解出水和SBR出水的EbC50值和EeC50值依次为16.6%、19.3%、52.6%和13.0%、15.6%和52.1%。根据Bulich提出的毒性等级划分原则,经处理后最终出水的毒性级别由原水的Ⅰ级降为Ⅱ级。  相似文献   
85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荠菜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确定了其中12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65.62%,主要化学成分为:L-胍基琥珀酰亚胺(21.28%)、植醇(18%)、植酮(9.6%)、油酸(4.71%)、棕榈酸(3.97%)等。  相似文献   
857.
在植物生长室中,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出现后,用人工UV-B光源照射60d,测定植物各叶位叶片的生长和生理活动。结果表明,UV-B辐射条件下,植物出叶时间被延迟,叶面积和叶干重下降,降幅与叶位高低正相关;叶片含水量降低,老龄叶片(1叶,下位叶)和幼龄叶片(第5叶,上位叶)的水分降幅均高于成年叶片(第3叶,中位叶);叶片的伸展速度,叶片数目以及单叶面积减少,致使黄瓜总叶面积下降;植株节间长度缩短,是植株矮化的重要原因;根、茎、叶等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变化不大,叶片生长在其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UV-B降低Pn和EAQE,对光合的抑制程度随叶位升高而增加,UV-B辐射后,黄瓜叶片的光呼吸显著提高,增幅与叶片发育阶段有关,UV-B对黄瓜第1叶的暗呼吸没有影响,第2、3叶略微下降,第4叶显著升高,分析认为,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少有利于植物适应UV-B辐射;水分含量和光合作用减少、呼吸作用增强是黄瓜生长受抑制的生理基础。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858.
水稻种子萌发时酸雨对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稻种子在萌发时酸雨对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观察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pH值为 2.0、2.5、3.0、3.5、4.0、4.5和5.0)和胁迫时间在不同酸度时(pH值为2.5和4.0)对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强度试验显示,随酸雨胁迫强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经历了升降转变过程,其中pH值为4.5、3.0和2.5时,蛋白质含量是CK(对照,pH=7.0)的147.98%、111.50%和73.69%; 但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pH值为4.5、3.0和2.5时,脯氨酸含量是CK的118.85%、128.28%和183.61%.时间试验表明,AR胁迫解除后,种子细胞中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含量逐渐恢复CK水平,在非致死酸雨强度(pH≥2.5)和胁迫时间(t≤5 d)条件下,水稻种子的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含量分别是CK的101.6%和117.6%.可溶性蛋白与脯氨酸的恢复,表明水稻种子具有自我修复损伤细胞结构的能力,减轻了酸雨对种子萌发的伤害.这一结果可为正确判断水稻生产中酸雨的危害程度提供一定参考,从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59.
有机负荷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OLR)至好氧颗粒污泥解体,分析OLR对系统运行特性、污泥表面特性及胞外蛋白和多糖的影响.进水OLR在4~8 g/(L·d)、污泥负荷(SLR)稳定在0.42~0.77 g/(g·d)、污泥龄为17.8~60.0 d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于最优运行阶段.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随着进水OLR的提高,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胞外蛋白分泌量逐渐减少,而多糖分泌量呈相反趋势,导致蛋白/多糖(PN/PS,质量比)值从4.8降至0.9左右.当进水OLR从4 g/(L·d)增至12 g/(L·d)时,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从75.8%降至38.5%,这可能与胞外蛋白分泌量减少及多糖分泌量增加有关.PN/PS值的降低可能是好氧颗粒污泥在高OLR下解体的内在原因.因此,微生物分泌的胞外多聚物(EPS)中较高的PN/PS值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60.
为了解决将单传感器时域数据直接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输入所引起的损伤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包变换(DWP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方法。以短钢梁桥现场试验测得的数据集为例,将单传感器数据样本分别进行 DWPT 和 FFT 变换,使用变换后的特征训练 1D‐CNN 网络,训练好的网络测试精度有明显的提升,其识别精度均高于多个传感器数据直接作为输入的识别精度。同时分析了对噪声样本和异源(结构上未曾参与网络训练的传感器)数据的识别情况,结果表明对含噪声样本先进行时频变换再训练网络能显著提升对噪声样本的识别精度,而且能改善训练好的网络难以对异源传感器数据进行识别的问题,最后通过卡塔尔大学看台现场试验数据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