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546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 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 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637-1648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1949-2010 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 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②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 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③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约有3/4 左右的分县单元基本不受水资源限制,中国基于分县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2010 年与2000 年相比,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有所增强;④就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分省和分县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整体呈现出北部强于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的基本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993.
关中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从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向量模法分别对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城市2006—2011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全面分析了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1年间关中地区5个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状况均有改善的趋势,但波动性较大,且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南  于雷  万军  徐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6):1147-115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结构模型,应用环境承载力预警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长三角)16个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演变情况,并按照压力-状态-响应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建议.结果表明,2005~2010年,长三角半数城市承载力状态改善明显,包括浙江省内6个城市和江苏省内2个城市,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2010年江苏省内6个城市和上海仍处于危机状态.此外,区域流域间承载力状况不平衡,分异性特征显著,表现在浙江省内城市显著好于江苏省内城市和上海市,太湖以南城市显著好于太湖以北和以东城市.承载力状况好坏主要与城市容量资源多寡,排污基数大小和污染减排起效快慢有关.长三角城市宜从持续减排,优化布局,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减少承载压力,改善承载力状态,促进承载力响应.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工程地质调查和大量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承德市区地基岩土层的时空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变化规律。地基岩土层主要有上覆第四系冲积、洪积、残坡积和下伏太古界及中生界侏罗系基岩层组成。第四系土层主要分布于武烈河阶地、低山缓坡及山间沟谷地带,除山间沟谷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土层层位不稳,力学性质变化大,不宜为多层建筑的天然地基外,Ⅰ级阶地的砂层、碎石土层和低山缓坡及Ⅱ级阶地的粉土、粉质黏土层都具有层位稳定、承载力高的工程性质。下伏基岩埋藏较浅,承载力高,高层建筑多以基岩中风化或微风化层为地基持力层。根据地貌类型、岩土体组合结构及力学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以是否存在建筑物持力层为依据,结合工程实践,将承德市区地基岩土层划分为地基工程适宜区、地基工程较适宜区、地基工程适宜差区、地基工程不适宜区4类工程区,并对各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类型的适宜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州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水平.台州东西部地区影响地下水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有所不同,西部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东部则是社会条件.为提高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必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并且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种养平衡的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是生态化、资源化解决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排放问题的根本途径。论文以土壤有效氮、磷含量预测土壤供肥能力,结合种植和养殖业年度统计数据,利用修正的养分平衡法估算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并分析杭州市各县市畜禽养殖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14年杭州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以氮、磷计分别为18.20和 18.29头猪当量/hm2,实际承载量分别为13.26和12.70头猪当量/hm2,污染风险指数分别为0.73和0.69,说明杭州市整体处于畜禽养殖低污染风险状态,但各县市的污染负荷差异显著,市区等4个县市属于过量承载,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富阳等4个县市仍有一定的承载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种养业平衡整体规模配置、布局调整和粪污消纳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生态足迹模型因其可以定量度量生态可持续发展、计算简单、结论易懂、全球可比等特点,提出之后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应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和争论。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并以该方法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1961-2007年的生态足迹,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结果可信。该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部分缺陷,在均衡因子选取、土地生态功能假设、CO2吸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在生产力上的差异;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也更加合理。但该方法本身同时存在着计算方法不完善、对生态系统变化不敏感等问题,如何更紧密地结合生态足迹和净初级生产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9.
销接简支钢梁的侧向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销接钢结构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中。销孔间隙会使体系产生初始几何位移 ,并对结构的承载力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提出折减刚度的概念 ,对销结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承载力进行了一次逼近 ,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在算例中对六四式铁路军用梁标准三角拼组简支梁考虑初始几何位移对梁的稳定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该结构考虑稳定时的临界跨度  相似文献   
1000.
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关系的动力学方法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建立了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有导致减小可再生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可再生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②当可再生资源的承载力较大时,平衡态的可再生资源总量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③平衡态的人口总量与平衡态可再生资源总量成正比;④平衡态人口总量、可再生资源总量将随人类富裕程度、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减小;⑤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具有滞后性;⑥具有高增长率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承载较大的平衡态人口总量,所以,保护环境、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增长率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