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6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安全科学   7239篇
废物处理   721篇
环保管理   3310篇
综合类   12442篇
基础理论   907篇
污染及防治   1266篇
评价与监测   767篇
社会与环境   489篇
灾害及防治   495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866篇
  2014年   2400篇
  2013年   1238篇
  2012年   1707篇
  2011年   1752篇
  2010年   1281篇
  2009年   1253篇
  2008年   1470篇
  2007年   1463篇
  2006年   1411篇
  2005年   1302篇
  2004年   1258篇
  2003年   1137篇
  2002年   848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96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色谱、光谱及联用技术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多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色谱法、光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光谱联用法、多维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及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多农药残留检测在今后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2.
地下土壤、水中DNAPLs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地下土壤、含水层DNAPLs污染的迁移机理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选取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重庆市“十一五”期间主要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并介绍了这几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测算方法,根据重庆市的有关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测算出了“十一五”期间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为制定重庆市的总量控制计划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的实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4.
分析了地表水中总磷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着重讨论了空白实验,检测限的计算校准曲线的回归与检验,标准品的测定,空白实验的质量控制图等。  相似文献   
145.
通过阐述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市场经济中工业污染控制的机遇和挑战,工业污染控制的途径和战略转变,清洁生产及工业污染控制及工业污控制中的政策行为等问题,对在市场经济下实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6.
详细阐述了清洁生产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清洁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对节约资源,增加产量和减少环境污染均有着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历年兰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和有关该市大气环境研究课题、厂矿评价资料和结论,对兰州市区各网格点内SO2年排放量和采暖期排放量分担率分别进行了绘图分析。依据分担率分布特征和盛行风向,定性验证了兰州市区各采样点SO2监测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8.
中国水环境的NPSP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君  沈志 《干旱环境监测》1996,10(2):86-89,101
介绍了我国水环境中的非点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缩写为NPSP)的情况,强调农业生产是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同时,针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政策目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分析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并从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0.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