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427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1226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制革废水的厌氧氨氧化ABR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曾国驱  贾晓珊 《环境科学》2014,35(12):4618-4626
采用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研究制革废水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结果表明,ABR可作为实现厌氧氨氧化的良好反应器,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能有效和稳定地处理制革废水.当进水NH+4-N为25.0~76.2 mg·L-1、COD为131~237 mg·L-1,NH+4-N容积负荷为0.05~0.15 kg·(m3·d)-1时,出水NH+4-N为0.20~7.12 mg·L-1、COD为35.1~69.2mg·L-1,去除率分别达到90.8%~99.6%和66.9%~74.7%.此外,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污泥在驯化和运行过程中形成了棕红色、棕黄色和红色的颗粒污泥.电镜扫描观察证实在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的4个隔室的颗粒污泥中均存在厌氧氨氧化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菌在驯化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厌氧氨氧化ABR反应器4个隔室的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所占比率分别由4%增加到9%、8%、12%和30%,呈现出前段隔室少、后段隔室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逐步提高进水土霉素(OTC)浓度的方式,考察了四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土霉素废水的潜能和运行特性,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ABR在pH=7.00~7.50、(35±1)℃、HRT=24 h、进水初始COD为2000.0mg·L-1的条件下启动,经49 d的运行,在进水COD为4500.0 mg·L-1、OTC为0.1 g·m-3·d-1、pH=7.20条件下达到了稳定状态,系统COD去除效率稳定在95.0%左右.在维持进水COD和HRT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进水OTC浓度的方式将OTC的负荷分阶段提高为1.0、3.3和5.0g·m-3·d-1的过程中,ABR对OTC的去除率略有下降,从59.9%降低到了57.7%,而对COD的去除率则始终保持在95%上下.可见,ABR处理土霉素废水具有有效性和运行稳定性,是值得深入研发的土霉素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93.
利用Fluent软件对氧化沟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滑移壁面模型定义转盘转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流场湍流变化,并与实测数据拟合验证,再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加装导流板前后的深沟型氧化沟进行模拟,得出导流板安装参数变化对氧化沟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导流板后氧化沟的流场改善明显,沟内中下部液流流速得到改善,减小了污泥淤积的可能。并得出合理的导流板安装参数:导流板板长为水深的1/5;距转盘中心距离为转盘直径的2倍,浸深为曝气转盘浸深的1/6。  相似文献   
994.
以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从出水MLSS、COD、污泥粒径分布、污泥圆形度及复杂度角度,研究颗粒污泥失稳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出水MLSS从接种时的693.3 mg/L降低至稳定运行至67 d时的9.5 mg/L,出水COD保持在50 mg/L以下,去除率由89.3%增加至98.1%。随着颗粒污泥的失稳,出水MLSS由9.5 mg/L增加至507.6 mg/L,出水COD增加至在70 mg/L,去除率为94.2%,好氧颗粒污泥逐渐转变为真菌颗粒。颗粒粒径急剧增大,圆形度降低,复杂度增加,说明失稳后的真菌形状不规则,沉降性能因此变差。这是由于在有机冲击负荷条件下,部分有机物未能充分降解而酸化,导致pH值提高,丝状真菌在与细菌的竞争中有优势,导致菌群失稳,功能菌群被淘汰,最终导致颗粒失稳。  相似文献   
995.
使用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食品发酵废水,研究了中温条件下反应器的启动、污泥颗粒化及废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采用接种颗粒污泥与消化污泥的混合泥,以增加进水浓度的方式提高负荷,运行92 d后,反应器启动成功。当进水COD约为8500 mg/L,COD容积负荷为2.8 kg/(m3·d)时,COD去除率接近80%;启动结束时,反应器内VSS达到26.33 g/L,VSS/TSS为0.78;粒径>0.5 mm的颗粒污泥的比例增加到83.3%,粒径>0.5 mm污泥的平均沉降速率为56.17~86.45m/h;污泥产气量达到157 mL。  相似文献   
996.
听雨     
正雨最值得品味的地方,是落在瓦上,落在泥土中,落在小河里,然后落在我们心里。越听越觉得,雨是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听出雨的深味的人,才不会太世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一向迷醉张志和《渔歌子》的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久久不愿回家。诗人在听雨,听得如痴,他要在湿润的空气中深呼吸、再呼吸,把心脾都要染绿;他要聆听细雨与江河的一次长谈,把自然的律动纳为知己。  相似文献   
997.
2013年,中国钢铁产能高达7.79亿吨,产能占了全球48.5%。产能全面过剩、集中度偏低、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钢铁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钢铁行业该怎么办? 2013年,宝钢继续保持钢铁企业的前三强。从宝钢实践来看,技术创新和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宝钢作为中国钢铁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引领者,实现"二次创业",在推进这一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原始创新:第三代高强钢全球首发 宝钢始终认为:面向用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需求应当来自于市场,成果应当在市场中检验。  相似文献   
998.
对鼓风炉烟气特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重力除尘-电收尘-动力波湿法除尘-氨法脱硫工艺及环保设施进行收尘、脱硫,有效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使鼓风炉烟气排放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TiO2悬浊液的稳定性对于光催化应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颗粒在超声分散和搅拌分散、不同pH条件下的团聚和沉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颗粒的团聚和沉降与分散形式、颗粒粒径、pH值密切相关。颗粒采用超声分散的稳定性较好,但仍会发生沉降,而颗粒粒径越大,团聚和沉降越明显;pH值的影响与距离等电点远近有关系,越近则越容易团聚和沉降,但酸性条件下的分散性要好于碱性条件。结合相关理论,对于其中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接种污泥ABR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采用两套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厌氧絮状/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R1)以及厌氧絮状污泥(R2).采用人工配水配制NH+4-N、NO-2-N负荷54.5~68.0 g·(m3·d)-1,在温度30~35℃,HRT为26 h,p H值7.5±0.5条件下,经过120 d、125 d分别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两个反应器在氮素去除规律上基本相似,均经历了菌体水解期、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运行期等4个阶段.在稳定运行期间,R1、R2反应器中NH+4-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高达90%以上,且NH+4-N、NO-2-N的平均去除负荷为57.3~67.9 g·(m3·d)-1,R1在NH+4-N的去除负荷上略高于R2.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氮素都在ABR反应器的第一格室被去除.同时,随着水流的方向,污泥的颜色逐渐由少量红棕色、黄褐色向黑色转变,这与氮素去除规律一致.由此表明,接种污泥的不同并未造成A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