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55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638篇
基础理论   255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472篇
灾害及防治   199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对近代我国海潮灾害的时空特征、灾害等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近代我国共发生海潮灾害147次,平均每年发生1.34次,以一般海潮灾害为主,在前期记载较多,后期较少;多在秋季爆发,且月份集中在6、7、8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普遍性、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特征;我国的东海是海潮灾害的频发区。  相似文献   
142.
金佛山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伍坤宇  王鹏  沈立成  肖琼 《环境科学》2011,32(11):3247-3254
根据1976~1977年、2004~2006年和2009年金佛山地区23处地下水排泄点水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采用地球化学、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分析了硝态氮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0.72~2.00 mg.L-1,正异常下限为3.20 mg.L-1;2004~2006年和2009年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为:2.08、2.67、2.59和3.92 mg.L-1;保护区外为:39.08、25.46、17.99和13.73mg.L-1;平均超标率(标准规定NO 3--N≤10 mg.L-1)为:451.64%、478.61%、331.85%和145.67%;最高浓度为:157.58、118.04、63.82和46.18 mg.L-1;最大超标率为:1 475.81%、1 080.39%、538.20%和361.78%.插值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地下水中硝态氮高值中心随时间而变化,低值区沿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分布.当地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强  冯起  司建华  苏永红  席海洋  郭瑞 《环境科学》2007,28(10):2389-239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 ~ (2.53±0.76) 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4.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南苕溪临安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南苕溪是太湖的源头水系,其水质状况对杭嘉湖平原居民饮用水安全和太湖流域的污染治理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南苕溪的水质状况,在临安段开展了2年的水质监测,分别在2009年7月、10月和2010年1月、4月采集了水样并进行水质评价.同时,为了克服以往模糊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低估污染的严重性及不能评价劣Ⅴ类水质的缺点,建立了一个改进...  相似文献   
145.
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氮平衡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对1995-2005年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收支平衡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不同来源N收支量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N盈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自然灾害和政策实施对N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输入量变化范围是(155.5-184.2)×107kg·a-1,平均值为168.5 ×107 ...  相似文献   
146.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历史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2008年期闻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滨海新区湿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由1984年的48.16%降低到2008年的31.86%,其中以2004—2008年湿地减少速度最快,5年内湿地面积减少14.70%,占土地总面积13.4%的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这其中的变化有湿地向其他用地类型转出、其他用地类型向湿地的转入,也有湿地内部盐田、水域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湿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中以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为主要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47.
对近年来重庆酸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5年,重庆酸雨逐渐减轻,但其后又逐渐加重;重庆酸雨具季节性。其成因包括:(1)能源结构;(2)地形条件和气象因素;(3)汽车尾气,但对这些原因缺乏科学定量研究。基于以上,指出已有研究所呈现出的不足,并对重庆酸雨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1)与GIS等技术相结合;(2)量化酸雨成因;(3)对解决酸雨问题已有的各项措施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8.
环太湖不同性质河流水体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解不同性质河流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于2009年2月(枯水期)、2009年5月(平水期)、2009年8月(丰水期)对环太湖三类9条河流中不同形态磷的沿程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质量浓度随枯、平、丰水期而呈降低趋势,可酶解磷(EHP)质量浓度随着枯、平、丰水期藻类生物量的升高而升高.受生活污水影响的河流水体中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都是最高的,但由于此类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水体自净能力很好,其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最小.受工业废水影响河流在与太湖交界处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最大,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也最大.入湖河流的EHP质量浓度多数情况下远远高于SRP质量浓度,EHP对太湖蓝藻的暴发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利用2011年1月和7月鄱阳湖流域地表水中NO3-的质量浓度实测数据,评价NO3-在不同时期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运用GIS和统计学方法分析NO3-的时空变异特征,结合水化学因子相关关系分析NO3-的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鄱阳湖流域地表水NO3-质量浓度为0~33.33 mg/L,在枯水期NO3-质量浓度为0~51.50 mg/L;空间差值分析显示在丰水期,鄱阳湖南湖区NO3-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北湖区,这主要是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及养殖业等产生的氮;而在枯水期恰好相反,北湖区NO3-的质量浓度较高于南湖区,主要是受到沿湖周边工业废水的影响;通过运用水化学因子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地表水中各监测点Cl-/Na+和SO42-/Ca2+变化趋势较相似,说明水体中NO3-的污染来源可能比较单一;研究NO3-/Cl-的变化关系曲线发现在枯水期,水体中NO3-的污染来源主要为污水,而丰水期NO3-的污染来源比较复杂,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渔类珍珠养殖业等。  相似文献   
150.
在2010~2012年进行的上海某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该水源地2011年1~10月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不同形态的氮素在水体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时间变化规律。并就其氮的来源、迁移转化机理和对氮的迁移转化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该水库水体中各种形态氮以硝酸盐氮为主,平均占总氮的71.6%,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各占总氮的4.39%及0.95%;水体中的温度、光照条件、溶解氧、点位位置分布、水深等是影响各氮形态含量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