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环境》2007,(11):6-6
10月13日上午,大亚湾核电基地艳阳高照,彩旗飘扬.200多位中外来宾齐聚岭澳观景台,共同见证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又一个重大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这里破土动工.  相似文献   
92.
《环境》2006,(9):9-9
在全球能源紧缺的背景下,核电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来自世界核协会的一份报告则显示,核发电技术也是当前成本最低的发电技术。这项结论充分显示,核能发电除了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成本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3.
何红升 《环境》2003,(3):47-47
全球环境正日渐恶化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地球在变,变得愈来愈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类正深深地陷入当代环境问题的困扰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廿多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水环境质量已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相似文献   
94.
贺晓刚  宋丰伟  尹逊华  朱东  罗志强 《安全》2021,42(11):62-66
为消除和降低海外核电工程调试作业因语言及沟通障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风险,在常规的上锁挂牌、两票三制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基于古代虎符思想,结合二进制编码的唯一性和易辨识性,创新性地开发和应用一项更可靠、更有效的辅助手段——"调试虎符牌";调试虎符牌在K-2/K-3项目的创新应用,取得自开工以来无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700多天的良好绩效.结果表明:调试虎符牌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调试作业的本质安全.调试虎符牌在海外核电工程调试作业中的创新应用能为国内外其他电力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5.
日前.《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分区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天津市政府批复。未来.临港经济区将发挥港口、土地优势,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设备、风电核电设备等大型重型成套装备研发制造、造修船以及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并形成“一带、双核、三区”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6.
日本“三一一”地震已过去一年,但其境内反核声音不减。2011年7月“辐射牛”流入市场更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9月中旬日本多城举行反核游行……民调结果显示,日本66%的都道府县知事反对新建或增建核电站。但如何减少依赖核能、停止核电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辐射牛”是日本食品领域少有的安全事件,如何防范和解决此类问题才是燃眉之急,在这点上其实日本一直都在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97.
随着我国首座冰区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的建成,冰区核电的冷源安全保障技术受到管理者和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核电站冬季冰期海水利用工程安全保障的监测需求,分析了雷达在取水口近岸海域监测浮冰的优势,并以雷达技术为核心设计了面向冰区核电站的雷达海冰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在红沿河核电站中的应用。系统实时提供的海冰信息,可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重大前提,但是核电发展的短短历史时期内就发生了3次严重事故,第4次事故会不会发生在中国?通过列举历史、法规、技术、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因素,说明可以保障中国核电不发生严重事故,但是由于存在法规杂乱、技术青涩以及人因等因素,使得核电存在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应用概率方法,对各国严重事故发生概率进行了计算,发现事故一般都早于计算的预期,核电在中长期内还存在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中国核电应杜绝"大跃进"式发展,统一完善核电法规标准,严格制度和实施过程,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核电安全。  相似文献   
99.
《环境》2007,(1):8-8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2006年12月1日宣布,将向游人开放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在内的大亚湾核电基地,以增进公众对核电的认识和理解,普及核电知识.  相似文献   
100.
1995年9、10月间在秦山三期核电厂址进行了气象相关实验,即在秦山一、二、三期进行低空风、温与地面风的同步观测,在三期厂址进行平衡球测扩散参数,风洞模拟实验测量建筑群与对流与扩散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用气象相关实验结果由已建厂址的气象数据来估算新建厂址年均扩散因子的方法与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