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773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72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应用模糊数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除尘器的优化选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除尘器优化选型的模糊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32.
大气功能区划分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颖  候盾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3):11-14,20
文章分析了大气环境功能区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功能分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功能分区中正确考虑风的向影响的原则,剖析了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功能分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综合考虑社会功能,气候地理特征及环境现状的定量划分功能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阐述了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将之应用于一案例中。  相似文献   
33.
海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实例,对海水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初始模型及模糊线性加权法、模糊二级综合评价法、模糊分析优选法和灰色聚变法等改进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种方法的评价特点,为模糊数学方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合理利用,提高模糊综合评价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两个例题的证明,阐明了算子“∧,∨”在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中经常引起失误的原因,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大连城市环境系统的考察,设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城市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经济和城市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在逐年提高的,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较为平缓。经济和城市化情况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6.
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现状和模糊综合评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依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提出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并给出评价方法,步骤、结合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模糊论方法学以及聚类分析、贴近度计算,择近原理等数学手段,把沈阳市原有的48条干线优化成12条监测干线.经 F 检验、T 检验及其它各种误差检验,证明了优化结果具有较高精度,满足了国家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及监测规范的要求,为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优化,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并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之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40.
用Microsoft Excel编制的系统程序对食品产地环境空气、水和土壤质量,按农业部颁绿色食品(旱田、水田)、无公害食品标准实施模糊综合评价。程序依土壤的PH值自动按偏酸、中性、偏碱土壤的标准评价。以直观的柱形图、袭输出不同地块环境质量比较、各地块达标及各环境要素、各因子污染状况的结果。使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实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