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80篇
综合类   967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31篇
灾害及防治   2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绿洲喜凉作物(chimonophilous crop)分布区39个站点1960~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反距离加权插值(IDW)、Morlet小波、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中国绿洲喜凉作物气候生长期的时空变化对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变暖停滞期,中国绿洲喜凉作物气候生长期起、止日及生长期日数以-0.2d/10a、0.33d/10a、0.53d/10a的趋势变化,较1960~2016年起始日提前趋势减缓1.01d/10a,终止日推迟减缓1.28d/10a,生长期日数延长减缓2.3d/10a,对变暖停滞有响应.②中国绿洲喜凉作物气候生长期起始日对变暖停滞响应的站点有44%,终止日和生长期日数均为49%,主要分布在南疆、柴达木盆地和河西绿洲,其中河西绿洲对变暖停滞响应最明显,南疆次之,柴达木最小,而北疆绿洲不存在滞缓现象,显然空间差异明显.③M-K检验显示,中国绿洲喜凉作物气候生长期起、止日及生长期日数分别在2001年、1990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起始日晚于变暖停滞起始年份,终止日和生长期日数早于变暖停滞起始年,且分绿洲生长期日数突变年与变暖停滞起始年相接近.④Morlet小波得出变暖停滞期其变化稳定存在2.4~4.3a的震荡周期,表明未来几年中国绿洲喜凉作物气候生长期仍持续延长.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七一冰川物质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气象站数据及1975-2015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冰川末端变化、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七一冰川末端持续退缩235 m,平均退缩速率为5.9 m/a,冰川面积减少0.13 km2(4.5%)。2011-2016年,七一冰川的平均物质平衡为-476 mm w.e.,平均ELA为4941 m a.s.l.,物质平衡梯度为2.9 mm/m。从季节变化看,受风吹雪和冰面升华影响,11月至次年3月冰川呈负平衡;4月和9月物质平衡受降水控制,随海拔变化呈现降水效应;强消融期(6-8月)物质平衡随海拔升高线性增加;消融期末由9月初延后至9月底。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178.7 mm w.e. °C-1 a-1,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为+2.93 mm w.e. mm-1 a-1。即61 mm的降水增加才能弥补暖季气温升高1 °C引起的冰川净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MODIS GPP/NPP数据估算了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CUE),结合气象数据和高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2001~2017年三江源植被C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植被CUE对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植被CUE年内3~10月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6月植被CUE最高.(2)三江源年植被碳利用率位于0.73~1,平均水平为0.85;植被CUE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3)整体上,三江源4~10月植被碳利用率与同期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分别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是影响三江源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为次要因素,蒸散量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科学界及政府机构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及适应对策评估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这可以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三次报告书所提出的前沿研究方向中反映出来。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性发展高峰会议上以及在印度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成员国家第八次会议所产生的重要文件中.各国政府以及其它有关国际机构都明确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机-环境系统是把人、机、环境作为武器系统中的要素,从总体角度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人-机-环境系统在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将改变以往武器装备分散、孤立的研究局面,它把武器装备研制推向一个新阶段.综述了武器装备研制的不同阶段应用人-机-环境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以往人们随意地认为这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有关,现在这种观点已得到充分证实。自1991年以来.已出现了自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十个年份.而在上个世纪,温度上升7约0.6摄氏度。在同一期间内,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部分原因是陆地上冰层融化.海洋自身发生热膨胀。许多山峰上的冰盖正在消失.最近几十年来,夏秋季节北冰洋的冰层厚  相似文献   
19.
气候政策研究中的数学模型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灿  陈吉宁  邹骥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35-439,454
按照成本分析和综合分析2个层次,分别介绍了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工程经济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能源系统模拟模型、综合评估模型等不同模型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气候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概括了气候政策模型研究的4个发展趋势,包括加强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扩展成本与效益的内涵、注重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强调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中国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面昨的问题,认为国内气候政策模型研究与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仍不相称,强度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扩展研究领域、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以便为国家的气候谈判政策提供更有效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环境学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环境审计的理论要素,分析了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理论要素间的关系和理论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了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